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作者:春生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7.4(3.8折) 定价  ¥45.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版权信息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0-14岁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讲给我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故事,在季节的变换中,感受二十四段好时光,发现二十四个美好时节。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展开的是二十四幅美丽的画卷,画中有杏花春雨、雨生百谷,有小满未满、梅雨时节,有白露初生、秋高气爽,有瑞雪丰年、银装素裹。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不论是春生夏长,还是秋收冬藏,无一不凝结了古人千年的智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如此,无论是春的多姿、夏的如火,还是秋的多愁、冬的严寒,都是人间好时节。 而本书《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要带给孩子们的,就是一个个关于人间好时节的动人故事。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目录

春 生 001
立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 003
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 013
惊蛰 春雷惊百虫 023
春分 天将小雨交春半 033
清明 春城何处不飞花 043
谷雨 茶煎谷雨春 055
夏 长 065
立夏 残红一片无寻处 067
小满 才了蚕桑又插田 077
芒种 梅子黄时雨 087
夏至 道是无晴却有晴 097
小暑 倏忽温风至 107
大暑 火流行看放清秋 117
秋 收 127
立秋 满阶梧桐月明中 129
处暑 秋日景初微 139
白露 冷露无声湿桂花 149
秋分 秋向此时分 159
寒露 气冷疑秋晚 169
霜降 枯草霜花白 179
冬 藏 189
立冬 今宵寒较昨宵多 191
小雪 瑞雪兆丰年 201
大雪 坐看青竹变琼枝 209
冬至 几番寒起一阳来 219
小寒 寒梅雪斗新 229
大寒 爆竹声中一岁除 239
参考文献 248
展开全部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节选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 岁月轮回,阳气回升,冰霜渐少,*先感知到春回人间的,是花草树木。眼前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东风吹来,碧波荡漾,惹得人也春心波动。 历来文人骚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表达对春日的喜爱。在数不胜数的立春节令诗词中,南宋诗人张栻这首《立春偶成》尤为优美。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个节气,也是春天的**个节气,时间为每年的2月4日左右。 关于立春的含义,古籍《群芳谱》是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刚刚经受了几个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冬日,在立春前后,寒冷的西北风逐渐减弱,而温暖的春风从东南方向吹拂而来,气温开始迅速回升,沉睡休养的万物也渐次苏醒,山河大地重获生机与活力。 春天的回归伴随着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为大地送来新一季的温暖和希望。 ?物候与气候? 为更好地反映立春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立春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在立春节气的前五天,温暖的东风阵阵吹来,寒气渐散,大地回暖,开始解冻。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东方风来满眼春”,可见这东风一吹,中华大地便春回人间。 二候蛰虫始振:又过五天,天气已经不再那么寒冷难耐,洞中冬眠的小虫子们、小动物们也都渐渐苏醒过来。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天,气温持续升高,山间的积雪慢慢消融,河流中结的冰也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鱼儿破冰而出,在水中欢乐游荡。 在立春时节,除了以上“三候”,还有三番“花信风”,美丽而精确地描绘了自然界细微而奇妙的变化。 一候迎春花。迎春花属落叶灌木植物,在每年的冬末到初春开花。迎春花开放之时,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此时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因此,迎春花和梅花、水仙花、山茶花一起被并称为“雪中四友”。与凌寒而开、高洁傲骨的梅花不同,迎春花以一抹鲜艳的明黄送走了冬日,迎来了春天。 宋代诗人韩琦就曾在立春时节写过一首《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作为名副其实的春日**花,一树树迎春花怒放之后,百花才渐次开放,迎来无尽灿烂的春光。 二候樱桃花。迎春花盛开五日后,樱桃花也在早春时节开放了。开花时,满树繁花如烟如云,烂漫飘香。樱桃花又被称为“迎春樱”,虽然花期短暂,但每逢樱桃花盛开之时,人们总会结伴赏花,丝毫不输日本的樱花祭。樱桃花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据说只有在阳光大好的天气,其花瓣才会张开,阴雨天时却是合拢的。 在唐代诗人元稹的笔下,樱桃花是生动活泼、火热张扬的:“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而夜里的樱桃花,更别有一番气质,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曾作《夜看樱桃花》来歌咏它清新脱俗的雅致: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 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纤纤花枝在清冷的圆月下积了一层薄薄的冰霜,一半延伸到邻家的院子,一半长在围墙之内。风流之人在樱桃花下遗世独立,衣袍上沾了清露,直到第二日余香依旧未散。 寥寥数语,写尽了夜里花之动人、花之诱人,更写尽了那份清幽之美。 三候望春花。樱桃花开到*绚烂的时候,望春花也渐渐盛开了,成为早春时节一道蔚为靓丽的风景线。望春花又名辛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玉兰,象征着高洁与纯净的品质。白玉兰花朵硕大美丽,花蕾及树皮还是名贵的中药材。上海人民尤其喜爱白玉兰,将它定为上海市市花。 立春三候与花信风都如同信使一样,昭示着寒冷隆冬的结束,带来了盎然的春意。冰雪消融、虫鸣鸟叫、山花渐放……无不焕发着春天的气息。 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也并不同步。在立春前后,华南地区确实已经进入了草长莺飞的春天,白昼渐长、黑夜渐短,降雨增多,天气也明显暖和不少;然而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干冷气流的影响,此时冰雪尚未消融,气温也相对寒冷,不过在立春之后,寒气日渐退散,距离春天又近了一步。 ?农事养生?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端,也是古代农业生产开始的时节。立春时节的气候变化对于农事的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误了一年春、全年受累困”等农谚千百年来深入人心。这美妙而珍贵的春日,正是广大农民从漫长懒散的冬日转换出来,开始勤奋劳作的时节。 在依旧严寒的东北地区,重点是做好畜牧防寒保暖和防疫的工作,防止家禽家畜在早春受冻生病;在广阔的华北平原,则需要注意水利畅通,为即将到来的繁忙春耕做好准备;西北地区的春小麦需要整地施肥,而西南大地则要抓紧翻耕早稻秧田;在相对温暖的华南地区,立春雨水一下,春耕春种便全面展开了。无论是大棚瓜菜,还是果树管理,都需要格外注意防冻保温,并做好施肥、浇灌等培育管理工作。 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需要细心呵护的,当然不只是农林畜牧,我们每一个人也都需要注重保健养生。 五行学说认为,春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天对应着人体的肝,立春养生也以养肝为主。春天阳气初生、肝火旺盛,这需要我们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切忌产生暴躁或忧郁情绪。 在饮食方面,应多多食用时令蔬菜瓜果等清淡食物和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甘甜食物,以及洋葱、姜、蒜、芹菜等疏风散寒、杀菌防病的食物。 初春虽然阳气渐盛、天气转暖,但此时人体的抵抗力还较弱,且气温随时可能回寒,所以不可骤减衣物,也就是所谓的“春捂秋冻”。尤其应注意下肢保暖,否则寒气入体,极易感冒。 春天也是各种流行疾病易发的季节,细菌、病毒在温热的空气中肆虐地生长繁殖,所以我们需要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顺应季节变换、时节特征,拥有更良好的心态、更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迎接春天、播种春天,作物如此,人类也是如此。 ?民俗文化? 在古老的过去,人们在立春之日都要举行神秘而庄重的祭祀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盼望接下来的春耕能够更加顺利,作物茁壮成长、秋来粮食满仓。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在敬畏自然之余,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文明,所以更多与娱乐相关的节目应运而生,人们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时至今日,这些立春习俗依旧得以广泛传承、长盛不衰。 迎春 迎春是古代立春节气*隆重的仪式之一。相传“句芒神”是主宰草木和各种生命的生长之神,也是主宰农业的生产之神,因此人们将其称为“春神”。迎春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春神迎回大地,使万物复苏。 迎春*初是官方活动,由天子率领群臣百官一同庆贺。由于迎春的仪式太过庄重,在周代,天子要在立春前三日便开始斋戒,并提前进行准备和预演,也就是“演春”。演春成功后,才能在立春这日正式举行仪式迎春。特定的时辰一到,“春官”大喊“春来了”,宣告着迎春仪式的正式开始。然后鼓乐齐鸣,声势浩大的迎春队伍簇拥着“春官”上街游行,有人装扮成句芒神,牵着牛游行,也有人抬着巨大的春牛塑像进行游春,象征着春神督促春牛努力耕种。游行途中还会表演一些逗趣的节目,十分热闹。在民间,不同的地方还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迎春,比如西北地区的农村流行在胸前佩戴彩绸剪成的燕子;鲁南地区流行在立春前后将缝制好的“迎春公鸡”佩戴在小孩身上;河南地区则将五彩的“春鸡”戴在孩子的头上或袖口。 鞭春 鞭春之礼自周代以来延续千年。鞭春即打春,也就是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蕴含着“催耕”的含义,寄托了人们对于新春耕种顺利的美好祈愿。在明清时期,打春的传统则更为繁复壮观,群臣在皇帝的带领下鞭打春牛之后,皇帝还会赏赐礼品,官员们带着赏赐退朝,将这份喜悦和好兆头传递给百姓。 报春 报春也是立春节气重要的传统习俗。在立春的前几天,有人手执小锣、竹板,一边敲击,一边唱着动听的迎春赞词,挨家挨户送去春牛图,这是为了提醒大家,春天来了,农忙即将开始了。春牛图又叫做“春帖子”,上面印着二十四节气,还画着春牛耕种的图案,有的还写着颂春赞春的诗句。家家户户都将春帖子贴在门上,洋溢着喜庆的春日气息。 咬春 中国人的任何节日,总是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美食。春盘、春饼、春卷等春意盎然的美食,便是立春时节*受欢迎的代表性食物。 所谓春盘,其实就是将节令时蔬瓜果,主要包括莴笋、油麦菜、生菜、萝卜、黄瓜等装在一个盘子里,用于馈赠亲友或自己食用。早在唐代时,春盘就是立春**的食物,杜甫曾作《立春》一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在立春之日,品尝着春盘里新鲜的蔬菜,忽然回忆起京城梅花开放的美好时节。彼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我从京城流离到巴蜀之地,不由得孤独寂寞、悲伤不已。 宋代之后,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道:“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而明代《燕都游览志》也有记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后来,春盘逐渐演变成为更加丰富美味的小吃,比如春饼和春卷。春饼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各式蔬菜或小炒卷入用面粉烙制的薄饼中,其口感筋道,脆软咸香。春卷和春饼类似,还可煎或炸,香气四溢、营养丰富。无论是春饼还是春卷,如今都不仅只是独具特色的节令食品,也是大江南北广受欢迎的传统小吃,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新的一年已经拉开了序幕……在春回大地的立春时节,人们满怀着喜悦,满怀着希望,满怀着爱与温暖,满怀着美好憧憬和无限向往,亘古如斯地迎接春天、拥抱春天,亦是迎接未来、拥抱未来。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作者简介

黄应娥,四川大学毕业,传媒人。好历史,擅诗词,笔耕不辍,多篇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