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69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66.3(8.5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版权信息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本书特色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本书配套有《儿科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内容简介

王卫平等主编的《儿科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9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有:儿童保健;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目录

**章 绪论1 **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1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1 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  2 一、胎儿期  2 二、新生儿期  3 三、婴儿期  3 四、幼儿期  3 五、学龄前期  3 六、学龄期  3 七、青春期  3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3 第二章 生长发育7 **节 生长发育规律  7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8 一、遗传因素  8 二、环境因素  8 第三节 体格生长  8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8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9 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11 四、体格生长评价  11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13 一、骨骼  13 二、牙齿  14 三、生殖系统  15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15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5 二、感知觉的发育  15 三、运动的发育  15 四、语言的发育  16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16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18 一、筛查性评估  18 二、诊断性评估  20 第七节 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  20 一、儿童发育与行为的概念  20 二、儿童期常见的发育与行为问题  20 三、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22 四、其他  23 第三章 儿童保健25 **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26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26 二、新生儿期  26 三、婴儿期  27 四、幼儿期  28 五、学龄前期  28 六、学龄期  28 七、青春期  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29 一、护理  29 二、营养  29 三、计划免疫  29 四、儿童心理卫生  31 五、定期健康检查  32 六、体格锻炼  32 七、意外事故预防  33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34 **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34 一、病史采集和记录  34 二、体格检查  35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38 一、护理的原则  38 二、饮食治疗原则  39 三、药物治疗原则  40 四、心理治疗原则  42 五、伦理学原则  42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43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43 二、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45 三、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51 四、液体疗法  51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54 **节 儿童营养基础  54 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54 二、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儿童营养关系  57 第二节 婴儿喂养  58 一、母乳喂养  58 二、部分母乳喂养  61 三、人工喂养  61 四、婴儿食物转换  61 第三节 幼儿营养  62 一、营养特点  62 二、膳食安排及进食技能培养  62 第四节 学龄前儿童营养  62 一、营养特点  62 二、膳食建议  63 第五节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营养  63 一、营养特点  63 二、膳食安排与营养知识教育  63 第六节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63 第七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64 第八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  67 第九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70 一、维生素A缺乏症  70 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75 第十节 微量元素缺乏  83 一、锌缺乏  83 二、碘缺乏症  84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86 **节 概述  86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88 第三节 胎儿宫内生长异常  93 一、宫内生长迟缓和小于胎龄儿  93 二、大于胎龄儿  95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95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00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103 第七节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105 第八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7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111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116 第十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121 一、新生儿败血症  122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24 三、新生儿破伤风  125 四、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126 五、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127 六、新生儿衣原体感染  128 七、先天性梅毒  129 第十二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30 第十三节 新生儿出血症  132 第十四节 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  134 一、新生儿低血糖  134 二、新生儿高血糖  135 第十五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136 第十六节 新生儿脐部疾病  137 一、脐炎  137 二、脐疝  138 三、脐肉芽肿  138 第十七节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138 一、头颅血肿  138 二、锁骨骨折  138 三、臂丛神经麻痹  139 四、面神经麻痹  139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140 **节 概述  140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42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4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149 第四节 风湿性疾病概述  153 第五节 风湿热  154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58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162 第八节 川崎病  164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168 **节 病毒感染  168 一、麻疹  168 二、脊髓灰质炎  171 三、水痘  174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76 五、流行性腮腺炎  178 六、手足口病  180 第二节 细菌感染  182 一、脓毒症  182 二、脓毒性休克  184 第三节 结核病  188 一、概述  188 二、原发型肺结核  192 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193 四、结核性脑膜炎  194 五、潜伏结核感染  197 第四节 深部真菌病  197 一、概述  197 二、假丝酵母菌病  198 三、隐球菌病  199 四、曲霉病  200 五、抗真菌治疗  201 第五节 寄生虫病  202 一、蛔虫病  202 二、蛲虫病  204 三、钩虫病  205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208 **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08 一、口腔  208 二、食管  208 三、胃  208 四、肠  208 五、肝  208 六、胰腺  209 七、肠道细菌  209 八、粪便  209 第二节 口炎  209 一、鹅口疮  209 二、疱疹性口腔炎  210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210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13 一、胃炎  213 二、消化性溃疡  214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217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21 第七节 肠套叠  222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224 第九节 腹泻病  226 第十节 婴儿胆汁淤积症  234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238 **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方法  238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40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242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243 第五节 毛细支气管炎  244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245 第七节 肺炎的分类  252 第八节 支气管肺炎  253 第九节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259 一、病毒性肺炎  259 二、细菌性肺炎  260 三、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261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64 **节 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  264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264 二、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65 第二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266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266 二、辅助检查  267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  268 一、房间隔缺损  269 二、室间隔缺损  271 三、动脉导管未闭  273 四、肺动脉瓣狭窄  274 五、法洛四联症  276 六、完全性大动脉换位  278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279 第五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81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82 第七节 小儿心律失常  284 一、期前收缩  284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86 三、室性心动过速  287 四、房室传导阻滞  288 第八节 心力衰竭  290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294 **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94 一、解剖特点  294 二、生理特点  294 第二节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296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97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300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  307 第六节 肾小管酸中毒  311 一、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  311 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  313 第七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  314 第八节 血尿  316 第九节 急性肾衰竭  318 第十三章 造血系统疾病322 **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322 一、造血特点  322 二、血象特点  322 第二节 儿童贫血概述  323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326 一、缺铁性贫血  327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330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332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32 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333 三、地中海贫血  335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  338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38 二、血友病  341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44 第六节 急性白血病  348 第七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354 第八节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357 第十四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362 **节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  362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362 二、神经系统辅助检查  364 第二节 癫痫  367 第三节 惊厥  374 第四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377 第五节 病毒性脑炎  381 第六节 脑性瘫痪  383 第七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385 第八节 重症肌无力  388 第九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90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393 **节 儿童内分泌系统概述  393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395 第三节 中枢性尿崩症  399 第四节 性早熟  401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03 第六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07 第七节 儿童糖尿病  411 第十六章 遗传性疾病419 **节 遗传学概述  419 一、前言  419 二、遗传性疾病的临床分类  419 三、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421 四、遗传咨询  423 五、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424 第二节 临床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疾病  425 一、唐氏综合征  425 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  427 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428 四、 DiGeorge 综合征  428 第三节 单基因遗传疾病  429 一、概述  429 二、苯丙酮尿症  431 三、肝豆状核变性  433 四、糖原贮积症  434 五、黏多糖贮积病  435 六、甲基丙二酸血症  437 第十七章 儿童急救439 **节 儿童心肺复苏  439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  444 第三节 儿童急性中毒  447 推荐网址454 附录455 附录一 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  455 附表11 2015年九市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s)  455 附表12 2015年九市3~<7岁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s)  456 附录二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457 附表21 能量和蛋白质的DRIs及脂肪供能比  457 附表22 常量和微量元素的DRIs  458 附表23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DRIs  459 附录三 脑脊液测定正常值  460 附录四 血液一般检测正常值  460 附录五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值  46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64 本书测试卷
展开全部

儿科学-第9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作者简介

主 编 简 介
男,1951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医学教育协会(AMEA)副主席。曾经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主编儿科学规划教材3部,主编其他医学专著5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第15版)等其他医学专著数部。
男,1964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主席。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主 编 简 介 王卫平
男,1951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医学教育协会(AMEA)副主席。曾经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主编儿科学规划教材3部,主编其他医学专著5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第15版)等其他医学专著数部。 孙 锟
男,1964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主席。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儿科疾病临床诊治和教学,先后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银蛇奖”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儿科学》主讲教师,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小儿内科学》(第4版、第5版)和《儿科疾病与生长发育》。承担多项上海市教学研究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担任《临床儿科杂志》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多本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等20余项课题。迄今发表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48篇;获得专利9项。并先后获得10余项教学表彰/奖励,10项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常立文
女,1948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新生儿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委,湖北省围产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儿科学》(第2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8版副主编、第9版主编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第1版、第2版)编委,并担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副主编,《中华围产医学》《中国实用儿科》等多种杂志编委。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湖北省科委重点项目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参考书1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副主编简介 申昆玲
女,1958年8月出生于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教授。现任亚洲儿科呼吸学会主席、亚洲儿科研究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专业组组长等职,主编“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儿科学》(第2版),并担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十余家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
从事教学工作31年,发表文章300余篇,SCI收录文章50余篇,其中一篇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持多项“十二五”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 李 秋 女,1963年8月出生于重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学》(第9版)副主编。是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省部级重点及一般项目1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及二、三等奖各2项。已培养博、硕研究生50余名。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或专著17部,担任《中华儿科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 杜立中
男,1958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科研究所所长。现任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Societies for Pediatric Research(SPR)(美国)会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8版编委,第9版副主编;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第1~3版)副主编;研究生教材《儿科学》副主编;主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专著多部。
从事儿科学教学工作35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2项。担任国内外10余种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包括BMC Pediatrics(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编委。获得“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医药卫生领军人才”等称号,2014年获“中国儿科医师奖”;201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母得志
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省古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常务副院长、华西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儿科医师奖获得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四川卫生计生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国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任《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总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副总编,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主编、副主编和主译儿科专著15部,培养研究生50余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