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作者:项楚等编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12-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7.2(4.9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100623
  • 条形码:9787553100623 ; 978-7-5531-006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本书特色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收录了《语言及文献研究》;《“鬼”字考源——兼论中国传统生命理解中的鬼神信仰》;《两种文言小说书目补正续》;《释“贫俭”、“默识”、“旷荡”》;《文学艺术暨民间风俗研究》;《关中民间的智能类游戏》;《“回到现场”:俗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趋向——以北京评书为参照对象》;《宗教信仰研究》等文章。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内容简介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收录了《语言及文献研究》;《“鬼”字考源——兼论中国传统生命理解中的鬼神信仰》;《两种文言小说书目补正续》;《释“贫俭”、“默识”、“旷荡”》;《文学艺术暨民间风俗研究》;《关中民间的智能类游戏》;《“回到现场”:俗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趋向——以北京评书为参照对象》;《宗教信仰研究》等文章。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目录

语言及文献研究“鬼”字考源——兼论中国传统生命理解中的鬼神信仰两种文言小说书目补正续宋本《太平御览》引《周语中》斟证释“贫俭”、“默识”、“旷荡”敦煌写卷《庐山远公话》校异就《金瓶梅词话》“濡汲、单光、掐”校勘答蒋信《艺槩注稿》补笺文学艺术暨民间风俗研究立体地展现《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风俗的发展演变“左衽”与孔子的民族观趟孟頫书《圆觉经》考论孤本《万曲合选》初考《孟姜女》(剧本)关中民间的智能类游戏“回到现场”:俗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趋——以北京评书为参照对象宗教信仰研究清代新疆阕帝信仰与文化认同建构泗州水母传奇新论民俗宗教中的土地崇拜——以青海河湟地区《地母经》为考查中心中外俗文化比较研究中、越交通中的造城传说圈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读后记编辑部剳记稿约
展开全部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 节选

  民间文学常常成为文人作家创造的源泉,这是所有研究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学者都肯定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文人作家的作品也对民间文学产生影响,使民间文学有时向原始文献靠近,有时则产生影响下的变异。这一点却是学者们忽视了的。所以说,考察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而过去学者们板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论述,存在很大分歧,原因是都存在简单化的倾向。  古代节俗既同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关,也同该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节奏有关,而个别的又同某些传说有关。我国的七夕节,便是同以上三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的一个传统节日。  下面就《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的孕育、形成、传播、演变及七夕节俗的主要内容等加以考察,并对有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孕育、形成与发展  《牛郎织女》是我国孕育*久、形成*早,概括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一个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牛郎织女》传说孕育时间*久,形成时间*早。《孟姜女》次之,《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次之。有的论着将《牛郎织女》的形成时间列在《孟姜女》传说之后,是不但未能弄清《牛郎织女》的孕育与形成过程,也未能弄清《孟姜女》的孕育与形成过程。顾颉刚先生和段宝林先生都认为是在隋唐之间孟姜女的故事才同秦始皇筑长城联系起来,段宝林先生文明确认为“是隋代修运河征辽东等繁重劳役之苦在文学上的反映。”  但《牛郎织女》传说的悲剧,至战国末年已形成。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西部睡虎地发掘出一批秦代墓葬,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1155支竹简,其中《日书》竹简423支,分为甲、乙两种。其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具体为秦国设立南郡(前278)到秦王嬴政元年(246)的三十来年中。其中第155简上文字为:、  戊申、己丑,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  其第三简简背文字为:  戊申、己丑,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看来,在战国末年不但牵牛、织女已由星名演变为故事中的人物,而且已以他们为主要人物形成了故事,并已得到广泛流传。在战国末期,此故事已经被用为占卜的依据或曰典故。简文中所谓“不果”、“而不果”,指其有始无终,离异而去。从《日书》的意义说,即“不吉”,此乃是就娶妻之家言之。那么,这是说的织女弃牵牛而去,就牵牛言,如同无妻子一般。战国之时,自耕农数量大大增加,形成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形态。于是,人们借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两个星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故事中,天帝(后来的传说中变为王母)即是神权和王权的象征,也是族权或曰家长的象征。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