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3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23.5(7.5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1310362
  • 条形码:9787121310362 ; 978-7-121-3103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本书特色

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我国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成为走向工业强国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瓶颈,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项目针对性地研究了我国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简称"四基”)以及相关行业,分析了其发展领域的内涵特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强国经验,进而提出了发展重点的战略设计和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提供战略对策。 本卷为项目图书的*卷,内容包含“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总报告和五个专题课题报告。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内容简介

中国要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统筹利用好各方面优良资源,坚定发展制造业的信心毫不动摇,从而形成全国、全社会关注制造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氛围。为此,将研究成果编集成册,共分三卷出版。本项目图书的出版能够为专家学者研究制造业提供帮助,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加快推进中国迈向制造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制造业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其他对制造业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阅读。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目录

目 录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总报告
前 言 2
**章 工业基础的内涵及构成 3
一、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3
二、基础材料 4
三、基础工艺 4
四、产业技术基础 4
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6
一、发展现状 6
二、工业基础薄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 11
三、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4
第三章 发展“四基”面临的要求及发展趋势 17
一、强化“四基”迫在眉睫 17
二、“四基”发展趋势 19
第四章 工业发达国家提升工业基础的经验借鉴 21
一、高度重视工业基础的战略性地位,确保经济自立 21
二、重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 “工业强基战略” 21
三、建立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确保工业基础可持续发展 22
四、支持学科交叉、产业链融合突破 22
五、将生产工艺的创新放在优先位置 23
六、培育具有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23
七、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23
八、整机企业与零部件、基础材料、先进工艺研发生产企业维持稳定的供需关系 24
第五章 国内发展“四基”的成功经验总结 25
一、两地发展工业基础的优势 25
二、两地夯实工业基础的经验启示和典型案例 26
第六章 总体思想与战略目标 30
一、指导思路 30
二、指导方针 30
三、战略目标 31
四、技术路线 32
第七章 发展重点和重点任务及优先行动计划 35
一、发展重点 35
二、重点任务 43
三、优先行动计划 48
第八章 强化工业基础的政策措施 53
一、营造从国家到企业全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氛围 53
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53
三、发挥金融体系支撑基础能力提升的作用 54
四、推进工业基础领域产品质量信息公开 54
五、构建协同创新、互补共融体系 55
六、坚持以人才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56
专题课题1 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58
摘 要 59
前 言 61
**章 部件和元器件的内涵及主要构成 62
一、内涵 62
二、构成 62
第二章 我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发展现状 65
一、发展现状 65
二、与工业发达国家对比存在的差距 77
三、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78
第三章 国外发展“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经验借鉴 82
一、重视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发展 82
二、产业政策和法规对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83
三、产业链分工科学合理 84
四、注重创新和研发投入 84
五、人才培养与流通体系完善 85
第四章 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发展趋势 86
一、机械零部件发展趋势 86
二、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 89
三、仪器仪表元器件发展趋势 92
第五章 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的需求分析 96
一、工业核心机械零部件的需求分析 96
二、工业核心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分析 97
三、工业核心仪器仪表元器件的需求分析 99
第六章 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的战略设计 101
一、建立以创新作为原动力的发展模式 101
二、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 102
三、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注重政府引导 103
四、实施基础件振兴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104
五、战略目标 105
第七章 政策设计 106
一、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06
二、坚持自主创新,推出支持大中型企业高端发展政策 107
三、制定向自主研发倾斜的财税、采购、分配政策 108
四、重点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108
附录一 重点发展产品 109
附录二 典型案例 153
案例一 浙江中控有限公司突破产品可靠性成功案例 153
案例二 海南展创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案例 155
案例三 京微雅格全面创新成功案例 155
案例四 京东方充分利用政府投资成功案例 156
案例五 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产学研用合作研发成功案例 157
案例六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59
案例七 万向集团的专精特式成功发展案例 160
专题课题2 工业基础工艺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162
摘 要 163
前 言 164
**章 先进基础工艺现状 165
一、先进基础工艺现状 165
二、先进基础工艺的主要差距 166
三、基础工艺的主要问题 167
第二章 先进基础工艺发展趋势 169
一、制造技术与高技术集成(高技术化) 169
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 170
三、超常工作条件下的制造技术(大型化、微纳化、 极端化) 172
四、轻量化、精密化、绿色化制造工艺 173
第三章 国外(美国)强化基础制造工艺的经验 175
第四章 先进基础工艺发展重点 178
一、近净成形制造工艺 178
二、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艺 179
三、先进热处理及表面强化工艺 179
四、金属增材制造工艺 179
五、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工艺 180
六、高效及复合加工工艺 180
七、特种成形及加工制造工艺 180
八、超大型零件成形及加工制造工艺 181
九、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制造工艺 181
十、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181
十一、绿色钢铁流程基础工艺 182
十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石化流程基础工艺 182
十三、纺织领域先进基础工艺 182
十四、轻工领域先进基础工艺 182
第五章 先进基础工艺发展战略及路线图 184
一、发展战略 184
二、发展路线图 184
第六章 政策措施建议 186
一、提高对基础工艺的认识,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186
二、建设5~10个独立、非营利的,能为跨行业或全行业服务的先进基础工艺创新研究中心 186
三、建设基础工艺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及联盟 187
四、加强基础工艺(工程师、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 与引进 187
附件一 发展先进基础工艺14项关键技术 188
专题课题3 材料专项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192
**章 关键基础材料内涵及构成 193
第二章 中国关键基础材料发展现状 194
一、发展特点 194
二、关键基础材料发展现状 197
第三章 存在的问题 241
一、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够,存在低水平 重复建设现象 241
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基础支撑体系不健全 242
三、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 242
四、资源配置分散,产业链不够完整 243
第四章 需求分析 244
第五章 发展战略 248
一、发展思路 248
二、基本原则 248
三、发展目标 250
四、发展重点 258
第六章 发展路线图(案例) 273
第七章 优先行动计划 283
一、方案一 283
二、方案二 292
第八章 政策建议 295
专题课题4 加强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298
**章 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战略作用 299
一、基本内涵、特征和作用机理 299
二、重要作用 303
第二章 我国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 310
一、建设成效 310
二、主要问题 315
三、国外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发展与启示 319
第三章 产业发展对质量技术基础的需求分析 324
一、产业发展需求宏观分析 324
二、13个领域的需求分析 326
第四章 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战略对策 330
一、提高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30
二、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37
三、推进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国际化进程 342
第五章 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发展的政策建议 347
一、制定国家质量基础建设中长期规划 347
二、实施支持制造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重大专项 347
专题课题5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362
**章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 363
一、产业共性技术的含义 363
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含义和构成 365
第二章 全球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369
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369
二、成立相对独立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 370
三、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共性技术的研发 373
四、形成了发达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体系 375
五、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体系 379
第三章 我国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381
一、我国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 381
二、我国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问题 387
第四章 我国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设思路 393
一、指导思想 393
二、基本原则 393
三、总体思路 394
第五章 我国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395
一、构建“三基”共性技术战略规划和管理平台 395
二、完善“三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体系 396
三、设立“三基”国家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基金 398
四、完善共性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398
附件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评估体系 401
展开全部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卷I) 作者简介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战略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现在拥有662名院士。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