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作者:杨齐福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8.4(4.9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27743
  • 条形码:9787010127743 ; 978-7-01-01277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本书特色

杨齐福著的《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史料,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式,运用纵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纵向考察科举变革的历程,从横向探究科举衰亡的文化因素,力求宏观论证与微观阐释相统一。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透视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衰亡轨迹,更好把握近代社会大变动的真相,还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近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凸显出近代文化演变的特性。同时,在世纪之交,学校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公务员考试也亟待完善,科举制度衰亡的研究不仅可为当今的考试改革提供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而且也对深化当前考试改革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史料,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式,运用纵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纵向考察科举变革的历程,从横向探究科举衰亡的文化因素,力求宏观论证与微观阐释相统一。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透视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衰亡轨迹,更好地把握近代社会大变动的真相,还有利于人们进而认识近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凸显出近代文化演变的特性。同时,在世纪之交,学校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公务员考试也亟待完善,科举制度衰亡的研究不仅可为当今的考试改革提供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而且也对深化当前考试改革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目录

绪论

**章 近代社会转型与科举制度革废
**节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科举制度在近代的危机
第三节 近代科举制度的革废

第二章 传教士与近代科举制度改革
**节 传教士对科举教育的批判及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第二节 传教士在华活动对科举改革的影响

第三章 新观念的生成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节 近代人才观的演变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第二节 近代教育观的蜕变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第三节 文化心态的转换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第四节 学术风尚的转移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第四章 新教育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终结
**节 新式学校的产生及其与科举的斗争
第二节 书院改革的兴起及其与科举的剥离
第三节 留学教育的崛起及其对科举的瓦解

第五章 社会舆论与近代科举制度变革
**节 科举制度废除前的社会舆论
第二节 科举制度废除后的社会舆论
第三节 《申报》中有关科举改革的主张

第六章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文化的演进
**节 科举改革中儒学的衰落
第二节 科举改革中西学的传播
第三节 科举制度废除与学术范式的重构
第四节 科举制度废除与教育发展的偏差

第七章 多元社会视阈下之科举制度废除
**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帝制中国的终结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乡村社会的嬗变
第三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士人群体的解体
第四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后之私塾与塾师

第八章 晚清科举政策之评析
**节 晚清科举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晚清科举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 晚清科举政策的执行
第四节 晚清科举政策的特点
第五节 晚清科举政策之评价

第九章 清末科举制度的残余形态
**节 旧式士人之考试
第二节 新式士人之考试
第三节 科举残余现象之阐释
第四节 科举残余现象之影响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节选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1897年12月,贵州学政严修仿效康熙、乾隆年间举行博学鸿词科之意,奏请设立经济专科,“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件,或算学律学擅绝专门,或格致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专名,以别旧时之科举”。此奏上后,光绪帝即行谕令总理衙门会同礼部妥议具奏。1898年1月,总理衙门与礼部提出把经济专科分为特科和岁举,“先行特科,次行岁举”。特科考试的内容为:“一日内政,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二日外交,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三日理财,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四日经武,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者隶之;五日格物,凡考求中西算学、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六日考工,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此为经济特科,“或十年一举,或二十年一举,候旨遵行,不为常例。”岁举则届乡试年份举行,“由各省学政调取新增算学艺学各学堂书院高等生监,录送乡试,分场专考,首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此为经济常科,三年一举,“中式者名日经济科贡士,亦一体复试、殿试、朝考等。”光绪帝认为“所议特科岁举两途,洵足以开风气而广登进,著照所议准行”。并要求各大臣“如有平素所深悉者,出具切实考语,陆续咨送,不得瞻徇情面,徒采虚声。  ……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 作者简介

  杨齐福,浙江临海市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扬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全国社科规划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等多项,著有《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大东亚共荣圈”源流》《近代福建社会史论》,在《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