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卡书系列之三国演义(上部·前四十回)(共4盒)
-
>
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第一辑(共十册)
-
>
圣殿春秋三部曲(全9册)(盒坏)
-
>
出走的人/风格练习/穿睡衣的作家/给青年作家的信/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共5册)
-
>
读客·经典书单第1辑: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共五册)
-
>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全9册)
-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东周列国志(全二册盒装)
孤独小说家
¥13.7¥36.0呼兰河传
¥15.1¥39.8故事生灵
¥14.4¥45.0春琴抄
¥22.5¥46.8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儿子与情人
¥3.5¥10.0掌悦经典-我是猫
¥18.2¥48.0金牧场
¥15.5¥36.0女孩们
¥15.9¥49.8李洱六短篇-短篇经典文库
¥10.2¥32.0夏夜里的人们-西兰帕卷
¥19.8¥30.0
下乡养儿(增订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320764
- 条形码:9787513320764 ; 978-7-5133-2076-4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第2版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 所属分类:>
下乡养儿(增订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养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书中的乔老师给读者的印象*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还能否好转……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乔老师这样的人,甚至每个人都有成为乔老师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见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检讨自己,能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下乡养儿(增订版) 内容简介
走心的育儿书《下乡养儿》出版两周年纪念
作者冯丽丽新增万余字长文——“下乡养儿”后传:沙河的小树林
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博大?本书曾在《读库》节选发表,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读后意犹未尽,有人读后怒不可遏。
这是一本被无数父母誉为*走心的育儿书。是故事,是心得,更是经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诚挚分享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作序 《读库》主编张立宪撰文推荐
周国平、熊培云、冉云飞、十年砍柴 鼎力推荐
下乡养儿(增订版) 相关资料
本书作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众不同,这不是逃避,是清高。有些人的清高就是这样,不是做作,是骨子里带来的,以极尽简单、自然的方式呈现着。本书的文字也是这个特点。有的人可能以为这样平实的文字写起来简单,没文采,其实,这样的文字才需要功力,是好文字。画鬼容易画人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学者、作家、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下乡养儿,不仅给城里孩子一个接近大地山川、见证万物生长的童年,也让生活回到最朴素的原点。在这对平凡夫妇的育儿故事里,我似乎得到了某种慰藉,却又深感不安。我回想起自己曾经向天地开放的年轻生命,也为今日不曾带自己的孩子久居乡村而耿耿于怀。
——熊培云
本书真实呈现了父母及孩子的困境,有问题人生的常态,但关键在于怎么对待问题。育儿就是育己,这话看上去俗烂,实在是真理,因为所有孩子的问题均是父母的问题。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世上最艰难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他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离开,去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
——冉云飞
我童年时,全家从县城下放到农村。母亲因为我的兄弟姐妹丧失了在城镇接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长吁短叹,“进城”也就成了我们的人生目标。而今,我们实现了当年的梦想,把儿女生在了城市,却发现子侄辈与大自然隔得那么远。庄稼生长、牛羊吃草,这种平常景象,他们只能在视频中看到。下乡养儿,对今天多数住在都市中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奢侈。佩服本书作者夫妇的勇气!
——十年砍柴
平媒连载:北京青年报 扬子晚报
平媒专版报道: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读者(转载) 浙江日报 i时代
杭州日报 新文化报 燕赵都市报 都市时报 周末画报 重庆晚报 常州晚报 法制晚报 海南日报 深圳商报 新民晚报 书香两岸 晶报 深圳都市报 新京报 新商报 南方教育时报
财智生活(招商银行vip贵宾客户专属读本)china daily……
网络平台:《新浪知行》
电视专访:中央电视台《读书》武汉电视台一频道《大讲堂》凤凰卫视《与梦想同行》
btv青少频道《北京客》 cctv英语频道《看中国》(china
insight)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武汉电视台新闻频道一套《大讲堂》……
电台专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读书俱乐部》 中央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江苏文艺广播《文艺新天地》
哈尔滨972亲子频道 济南故事广播……
下乡养儿(增订版) 作者简介
冯丽丽
70后,出生于华北平原一个村庄。大专文化,梦想是成为伟大作家。毕业后分到钢厂,后辞职来到北京,坐过办公室,当过出版社校对。女儿因为恐惧学校而退学,她和丈夫带孩子到农村生活,做饭种菜,养鸡放羊。孩子重又阳光灿烂,她也写出人生第一部作品《下乡养儿》,并因此成为许多“菜鸟爸妈”的朋友。
- 主题:
在如今扎堆想让孩子待在城市的风气中,这本下乡育儿记或者乡村生活记录,算得上一股清流。文字娓娓道来,却又印象深刻,让我拿起后就舍不得放下。看着他们生活的越来越好,每个人都从乡村的生活中得到治愈,内心由衷的感到开心又羡慕,同时佩服这对父母放弃当下一切的勇气。希望他们生活地越来越好,我很幸运遇见了这本书,慰藉了当下内心的烦乱,也希望你同样幸运。
- 主题:前有下乡当知青,后有下乡育儿
前有下乡当知青,后有下乡育儿,此书名:下乡养儿,我看改成下乡育儿更合适,因为书中父母的初衷就是住到乡下去,把“问题女儿”的问题解决掉。乡下真是一个好地方,现在大多数孩子都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土中,受到各种各样的污染与诱惑,难免不出现问题,而乡下青山绿水、鸡鸭猪狗、牛羊马驴、花草树鸟,还有一群贪玩快乐的小伙伴,真是孩子的天堂呢,孩子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又怎么会教育不好呢。乡下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有很多可爱可亲的长辈们,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能不变好吗
- 主题:从细碎的文字中找到养育孩子的真谛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语言细碎,甚至感觉像是流水账,但仔细品读后会发现,作者很是惊讶于女儿的成长。 拿到书一看,是古朴的装订和裁剪方式。书的开篇就是作者描绘了女儿天天“病了”,不能正常地上学,不仅如此,还因为害怕到不能入睡而日夜颠倒。虽然文字很平淡,但能感到作者和其先生对孩子“生病了”的无力和对女儿深深的爱。越往后读,越能感到孩子在乔老师的帮助下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自己放羊……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生命的能量。 感觉书中的妈妈有着强烈的焦虑,在女儿拒绝做家务的时候那种焦虑会扑面而来,让她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想保护女儿玩耍的天性和强迫自己放手让女儿长大的矛盾想法中,往往会迷失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初衷,所以文中在女儿拒绝做家务的时候会频频给乔老师打电话讨救兵。不过,在一段时间后,这位妈妈会克制住自己想帮助女儿的强烈的意愿,而选择放手让女儿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与其说是女儿的成长,但何尝又不是妈妈自己的成长呢?生活和成长是艰难又痛苦的,不过一旦越过困难,回头看,就会生活就会变得云淡风轻了。
- 主题:本来是当休闲故事看,却因为其中一些现实中确实会出现的问题把自...
是流水账的形式。讲了一对夫妇为了女儿的心理问题来到乡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遇到一个熊孩子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熊孩子,忍不住把自己代进去想了下。就很烦。从大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处理是没什么问题,十分方便的。但对孩子来说,至少我觉得是很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