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24cm 页数: 32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9094450
  • 条形码:9787209094450 ; 978-7-209-0944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 每年出版一册, 主要刊发网络文学研究类论文, 作者主要为各大高校、科研单位的学者、评论家。另设有当代名学者关于网络文学的专题演讲, 网络作家创作谈, 网络作家访谈录等栏目。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目录

名家讲坛
文学新演变与文坛新常态——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演讲
网络文学的现状及走向——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演讲
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大神访谈
“我的职业操守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流浪的蛤蟆访谈录
学院论坛
试论古典文学传统对网络小说创作的影响
舌尖上的大同梦——论网络小说中的“美食”书写
暖男:网络言情文学中的男性想象与建构
文化产业视野中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花千骨”热的反思
谈网络小说中的“虐心”模式
网络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特征探析
重审新世纪以来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
会议现场
大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文化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坛观相
网络文学:向左还是向右?
网络文学主流化及其前景
学界的进击——网络文学主流化的*后一座天王山
网络文学定标准、开枷锁已经迫在眉睫
批评的合法性及网文作家的使命
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非市民化文化表征
阅读《*强特种兵》
网文前言
从《大圣归来》到“新西游记”——新文艺大变局视域中的网络文学研究前沿
网络时代:媒介变革与文学转向
新书品评
智性的悟读与慧性的批评——评周志雄的《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
散点透视中的网络文学——评《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
从网络作家的角度看网络文学——读《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
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文学研究——读周志雄《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
透视心灵的多元对话——评《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
风过眼耳
网络文学词条举要
展开全部

网络文学研究(第一辑) 节选

  《网络文学研究(**辑)》: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近和当代文学有关的事情很多,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发表了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这个讲话在2015年的10月14日正式发表,与此同时,2015年10月3日,党中央做出了一个《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与行动的背后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文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现在还没有起到党和政府所期待的作用。还有就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新世纪这30年的变化,文艺既很丰繁,又很缭乱,我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叫“繁而不荣,多而不精”。那么文学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怎么变化过来的呢?我想通过30年的简要梳理,来看看它的运行轨迹和基本运势。  80年代和新时期:以政治浪潮为中心的文学演进。我们讲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从粉碎“四人帮”开始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主要是80年代。新时期对于当代文学而言,非常重要。重要就在于这一时期既要拨乱反正,又要重新建构。在它之前的“文革”10年,许多作家作品被批判了,封禁了,当时的文艺领域基本上是一片萧条。粉碎了“四人帮”,大家欢欣鼓舞,但具体到文学领域,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怎么创作.大家心里没底,比较茫然。因此,新时期的首要工作就是先在文艺思想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伴随着这种批判与清算,便开始了有关文学重要问题的讨论与争论。  新时期有几次大的文学论争,包括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人性与人道主义的问题、现实主义的问题、现代主义的问题等。其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为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文学就主要是为政治服务,为了更好地突出政治,还提出了一系列艺术上的要求,比如在创作中有一个“三突出”原则,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当时的“革命样板戏”,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创作出来的,无论男女英雄人物,一出来就是斗士,就是斗争,这个人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常常模糊不清,所着力表现的就是阶级性、政治性、革命性、斗争性,别的属性基本都不顾了。这在那个时候是很正常的,今天大家看来就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的《上海文学》发表了一篇文章《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由此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还有不少人思想不够解放,认为文学怎么能不为阶级和政治服务呢?这些人在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更多的人倾向于文艺不局限于为政治服务,只为政治服务实际上捆住了文学的手脚。大家不断争论,研讨不断延伸,问题由创作领域延展到理论批评。对于过去的文艺批评,毛泽东有一个说法,即文艺批评是文艺界思想斗争的工具,文艺的政治标准**,艺术标准第二。也就是说政治上正确不正确,是衡量作品的首要标准,这个要是不对别的就免谈。所以大家接着又对文艺批评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有人提出了文学的历史与美学相兼顾的批评方法,有人提出了真善美批评方法等等。  当时这种讨论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明晰,后来就促使中央在第四次文代会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在19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叫《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讲的文艺的“二为”方向。这样一个口号的提出与确立,是我们长期的教训、论争与讨论的一个结果。还有一个重要论争,是关于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过去,我们是讳谈人性、人道主义的,认为这都是资产阶级的烟幕弹。这种认知就导致了我们过去的文学写人的时候,只关注到了人的阶级性、政治性,亲情、友情、爱情等都不能突出,不能放大,必须含蓄,不能影响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经过这场讨论,人们意识到人性、人情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应该有两种属性,这就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都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就把人性、人情肯定下来了,包括人道主义也逐渐被认可。这个讨论非常重要,对于文艺与政治关系解脱之后怎么办,它其实又提出了新的可能。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