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作者:海沃斯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9103583
  • 条形码:9787229103583 ; 978-7-229-10358-3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本书特色

新加坡樟宜战俘营,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地区所建立的**的战俘营。它是作为日军修建缅泰死亡铁路的中转基地的身份而存在的,关押在这里的战俘被陆续地送去修建缅泰死亡铁路,这里成了他们的中转站。 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包括收藏于英国伦敦的公共资料办公室和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大量政府档案,还包括大量战俘撰写的档案资料、回忆录和日记,记录了各国战俘是如何密切团结、有组织地与日本看守抗争的。**冷漠与残酷的日本看守,食品与药品的短缺,经常性的打骂与人格侮辱……这个战俘营的苦难兄弟们跨越了国籍和文化的差异,始终以一种团结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与残酷的日本看守斗智斗勇,争取更为人道的待遇,并取得了成效。妥协与抗争、智慧与勇气、希望与死亡,在这里可以看到战俘们在时刻受到生存威胁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樟宜精神”。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内容简介

当我**次读完初稿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并不是非常的震惊。虽然日军在远东的罪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但相对于日军在中国作的罄竹难书的恶来说,不足以让我大惊小怪。但是,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依然对作者们和他们的作品刮目相看。 一、作为学者,他们的观点是客观的,虽然情绪上有时候不免义愤填膺,但是在作出评价的时候,依然会尽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他们敢说。 二、他们引用的资料和数据是真实的,是一手的,甚至为访问当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地方,都有可靠的来源。 三、作者关心的重点不是战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也不是关注战争破坏了多少钱财,而是把重点放在战争中主题——每一个军人本身。对军人个体的伤害,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影响,后遗症等,这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四、他们很注重对绝境下真实人性的分析。比如作者写有的年轻的战俘做梦中会哭着喊妈妈;饿极了时候,切开同伴的喉咙,靠喝同伴的血维持生命;战俘船沉没,盟军的潜艇救援时因承载的人数有限,只能把部分同伴留在茫茫大海,这是怎样的绝望和撕心裂肺?还有,今天,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当美国人读到日军残酷对待美国战俘的这些往事的时候,会作何感想?有些人可以口述、写作自己的战争经历,另一些人却守口如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近数十年里,那些曾经的战俘为什么又终于敞开心扉? 这些问题,我们中国的学者都很少涉及。我们更对的是写日军的残暴,写我们对日军的恨,写我们抗日的英勇,对深层次的分析很少见。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读读这套书的原因之一。 这套书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我们在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日军怎样对待同为黄皮肤的中国人,还要看看战争中他们如何对待美国人、英国人。日本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懂礼貌、守纪律、勤奋、干净,小小国家有那么多世界**公司,怎么*后成了法西斯?即使日本是“恶人”,我们能不能把他们教化成“好人”?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这方面,作者是做了有益的分析的。 *后,也是我重点想说的,西方战俘体现了很多优点,在**困难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的肯定、认同,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当今,美国和日本成了朋友,而日本与我们的关系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这是为什么?德国人对自己历史进行了诚挚的道歉和反悔,而日本人为什么说不?为什么敢说不?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在这几本书中,希望读者能得到一点点的启示。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目录

中文版序 1英文版序 11942-1945年 樟宜战俘营岁月关于樟宜战俘营的描述和观念 5本书之目的 10资料来源注释 13樟宜战俘营简介 15**章投降与囚禁: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的陷落 19新加坡投降 22囚禁生活的开始 35第二章战俘生活初适应:1942年3月至8月从士兵到战俘 53马来亚战役的余烬 54对囚禁生活的初步适应 59食物与疾病的困扰 63念家之情 71铁丝网内的樟宜:战俘营终成监狱状态 79教育与娱乐 88盟军高级军官离开樟宜 90囚禁感想 91第三章史拉兰战俘营广场事件第四章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一)“战俘劳工团”的离开 121抵达樟宜 129营内调动 136樟宜的怪异之处 141第五章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二)对未来的猜测 146健康与饮食:缺乏与对策 152接收邮件、与家庭联系 158日军与战俘之间的相互影响 167第六章从缅泰铁路归来:1943年9月至1944年5月机场建设 183“内地”劳动队的归来 184日本人行为的变化 196斋藤少将的到来 200移押至樟宜监狱 203第七章樟宜监狱:1944年5月——1945年9月樟宜监狱 2091944年圣诞节 2271945:*后一年 2291945年8月:日本投降 238第八章结论:低头,但是没有卑躬屈膝附录 1 263附录2 264附录3 265附录4 266附录5 267注释 269参考文献 308译后记 319
展开全部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相关资料

《樟宜战俘营》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好书:该书充分证明日本法西斯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抗日战争是世界性的抗战。 ——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汤重南 樟宜战俘营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之一。如今,我们在阅读这些暴力、血腥的文字的时候,更期待着日本迟到了70年的真诚道歉。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苏智良 二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是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到的地方,都存在他们残害战俘和平民的罪行。《樟宜战俘营》这部著作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这也再一次警醒我们,要对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保持警惕。 ——南京师范大学抗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齐春风 《樟宜战俘营》让人们在温暖的热带阳光下直视战争的残酷,直面法西斯的丑恶,让人们于鸟鸣中聆听历史的哭泣。 ——著名军史专家、《国破山河在》作者萨苏 历史给我们怎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带给未来怎样的历史。围绕樟宜战俘营和缅泰死亡铁路挖掘“二战”日军暴行,重现战俘们的苦难和抗争,就是要用史实昭告世界:追求和平、自由和正义,反对战争、奴役和邪恶,是人类拒绝自我毁灭、延续文明进步的道德底线。 ——《人民法院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张守增

1942-1945-樟宜战俘营 作者简介

R.P.W. 海沃斯,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院讲师,二战史研究专家。美国富尔布赖奖金获得者。著有《瑟堡之战》《二战中的欧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