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羊城地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24cm 页数: 22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21.5(4.3折) 定价  ¥4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羊城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088520
  • 条形码:9787510088520 ; 978-7-5100-8852-0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羊城地 本书特色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羊城地》即围绕中国的南大门——广东广州而展开,这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处,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交汇,珠江穿城,河网密集的土地,既有本地人又爱又恨的回南天、龙舟水等独特的气候特征,也有作为“广式生活”标签的叹早茶、煲老火汤等乡土风俗。本书更拓宽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展示了这里从海侵到成陆,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华丽变身;收录了如骑楼、碉楼、西关大屋、沙面建筑群、圣心堂等体现中西结合的广府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这一区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这里是珠江流域*大的政治中心,岭南**个封建王国的都城所在;是中国南方远洋航运的优良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中国现代对外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规模*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的举办地……凡此总总,皆被收入书中。发。

羊城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四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珠江三角洲北缘 ; 东北高西南低 ; 从化一花都丘陵 ; 白云山 —— 萝岗低山丘陵 ; 南岗 —— 南沙低丘等。

羊城地 目录

前言区域地貌示意图 1中国“南大门” 2一 自然地理珠江三角洲北缘 9 / 东北高西南低 9 / 从化—花都丘陵 10 / 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 10 /南岗—南沙低丘 11 / 广州台地 11 / 广花平原 12 / 珠江平原 13 / 番禺冲缺三角洲 14 /河网密织 15 / 三口入海 15 / 珠江广州段 16 / 流溪河 17 / 广州溺谷湾 18 /从海侵到成陆 19 / 广从断裂 20 / 瘦狗岭断裂 21 / 广州断陷 22 / 地下水源丰富 22 /白垩纪红色碎屑岩 23 / 赤红壤 23 / 夏长冬短 24 / 灰霾 25 / 回南天 26 / 龙舟水 26 /天堂顶 26 / 黄鹿嶂 27 / 风云岭 27 / 从化盆地 28 / 从化温泉 28 / 鳌头水 29 /花北丘陵 30 / 牙英山 30 / 高百丈 30 / 鹩哥髻 31 / 芙蓉嶂 31 / 小龙山 32 / 菊花山 32 /丫髻岭 32 / 飞鼠岩 33 / 万顷洋 33 / 西山瀑布 34 / 白坭河 34 / 帽峰山 35 / 白云山 35 /聚龙山 38 / 龙归盆地 39 / 白米洞 39 / 石门 39 / 石井河 40 / 火炉山 40 / 洞旗峰 41 /瘦狗岭 41 / 越秀山 41 / 漱珠岗 42 / 七星岗 43 / 吉山台地 44 / 五山台地 44 /龙眼洞盆地 44 / 天河南部冲积平原 45 / 西关平原 45 / 花地平原 46 / 海珠岛 47 /海心沙 47 / 大坦沙 47 / 二沙岛 48 / 官洲岛 49 / 荔湾湖 49 / 东濠涌 50 / 沙河涌 51 /车陂涌 51 / 萝岗低丘 51 / 暹岗大山 52 / 萝峰山 52 / 天鹿湖 52 / 龙头山 53 / 长洲岛 53 /大夫山 54 / 莲花山 55 / 青萝嶂 56 / 十八罗汉 56 / 市桥台地 57 / 大刀沙 57 /小谷围岛 59 / 日月泉 60 / 黄山鲁 60 / 大山乸 60 / 大虎岛 61 / 小虎岛 61 / 龙穴岛 61 /横档岛 62 / 万顷沙 63 / 南沙湿地 63 / 热带—亚热带植物群落 64 /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66 /王子山森林公园 67 / 金坑森林公园 67 / 滴水岩森林公园 67 / 华南植物园 68 /茅岗鹤林 70 / 蒲岗“风水林” 70 / 南沙坦头红树林 71 / 海珠万亩果园 71 /沙面古树群 73 / 木棉树 73 / 荷木 74 / 土沉香 74 / 细叶榕 75 / 厚叶木莲 76 / 绣球茜 76 /金钟藤 76 / 禾雀花 77 / 海幢鹰爪兰 77 / 流溪河光倒刺鲃保护区 78 / 臭鼩 78 /黑冠鹃隼 78 / 丝光椋鸟 78 / 白头鹎 79 / 暗绿绣眼鸟 79 / 蓝喉蜂虎 80 / 唐鱼 80 /桃花水母 81二 经济地理渔猎与农耕并举 85 / 围垦 85 / 广州浮田 86 / 纺织业兴盛 87 / 制糖业 88 /造船业发达 88 / 西村窑 89 / 致美斋 90 / 陈李济 90 / 市舶司 91 / 粤海关 92 /平和大押 93 / 广南米市 93 / 十八甫 94 / 十三行 95 / 定期市 96 / 迎春花市 98 /广州报业 99 / 开脸 99 / 象牙雕刻 100 / 广州木雕 100 / 广州灰塑 101 / 广绣 101 /广彩 102 / 广钟 103 / 西关打铜 104 / 外销画 105 / 瑞岭盆景 105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106 /龟咀古渡 107 / 扶胥港 108 / 天字码头 108 / 汇津桥 109 / 海珠桥 109 / 中山大道 110 /广州大道 111 / 东风路 112 / 莲花山古采石场 112 / 从化荔枝 113 / 萝岗甜橙 113 /从城甜黄皮 113 / 潭州白蔗 114 / 九佛白兰花 114 / 文冈香芋 115 / 京塘莲藕 115 /泮塘五秀 115 / 蕉门红番薯 116 / 深井霸王花 116 / 大石腐乳 117 / 广式腊味 117 /广式月饼 118 / 小凤饼 118 / 沙湾姜撞奶 118 / 沙河粉 119 / 荔枝湾艇仔粥 120 /云吞面 120 / 凉茶 121三 历史地理“南沙人” 125 / 南越人 125 / 秦置南海郡 126 / 陆贾出使南越 127 /吕嘉抗击汉武帝大军 127 / 佛教传入广州 128 / 冼夫人平叛 129 / 黄巢洗劫广州 130 /宋建三城 130 / 设置“蕃坊” 131 / 林则徐广州禁烟 132 / “猪仔”出洋 133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33 / 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134 / 英军攻占广州城 135 /张之洞督广 135 / 黄花岗起义 136 / 广州建市 137 /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38 /南越国 139 / 南汉国 140 / 番禺 141 / 西关 141 / 东山 143 / 南越王墓 143 /南越王宫署遗址 144 / 飞鹅岭遗址 145 / 暹岗遗址 145 / 横枝岗古墓葬群 146 /太和岗古墓葬群 146 / “西来初地” 147 / 清真先贤古墓 147 / 烟管岗烽火台遗址 148 /广州明代城墙 148 / 莲花城 150 / 六脉渠 150 / 大角山炮台遗址 151 /国民党“一大”旧址 152 / 黄埔军校旧址 153 /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153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154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154 / 广东咨议局 155 / 沙面建筑群 156 /南越国木简 157 / 沙湾古镇 160 / 大岭古村 160 / 钱岗古村 161 / 小洲村 162 /塱头古村 162 / 障岗古村 163四 文化地理广府民系 167 / 花都客家人 168 / 满族 168 / 疍民 169 / 华侨 169 / 渔沙坦客家村落 170 /蚝壳屋 171 / 西关大屋 171 / 东山洋楼 172 / 洛场村华侨楼群 173 / 广州骑楼 173 /竹筒屋 174 / 广州菜 175 / “无鸡不成宴” 175 / “一盅两件” 176 / 老火汤 177 / 鱼包 177 /端午午时茶 178 / 冬至大过年 178 / 赤口 178 / 黄大仙祠庙会 179 / 生菜会 179 /横沙会 180 / 波罗诞 180 / 龙船景 181 / 乞巧节 181 / 盘古王诞 184 / 北帝崇拜 184 /天后崇拜 185 / 沙亭龙船乸崇拜 186 / 五仙观 186 / 三元宫 187 / 金花古庙 187 /光孝寺 188 / 海幢寺 189 / 圣心堂 189 / 怀圣寺 190 / 赤岗塔 191 / 资政大夫祠 191 /陈家祠 192 / 留耕堂 193 / 锦纶会馆 195 / 万木草堂 196 / 番禺学宫 196 / 从化学宫 197 /余荫山房 197 / 十香园 198 / 中山大学 198 / 岭南画派 199 / 粤剧 199 / 粤曲 200 /粤讴 200 / 广州咸水歌 201 / 从化莲花板 201 / “讲古” 202 / 掷彩门 202 / 番禺水色 203 /沙涌鳌鱼舞 203 / 沙湾飘色 204 / 水族舞 204 / 双沙舞凤 204 / 黄阁麒麟舞 206 /任嚣 206 / 赵佗 206 / 杨孚 207 / 屈大均 207 / 洪秀全 208 / 邓世昌 209 / 孙中山 210 /冼星海 211
展开全部

羊城地 相关资料

a 我生在河涌边,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都是空气中飘散的酸臭味,但一年中有一天,我不再嫌弃这条河涌,而是唯恐落后于人地使劲挤到最前面去,越靠近约好,那就是端午节。珠江上的龙舟竞渡,我只在电视机前看过,很是精彩刺激,但我觉得都不如我家门前那条河涌上的龙舟来得有意思,虽然也是锣鼓喧天,但并没有争先恐后地绝尘而去,而是慢悠悠的划过河涌上矮矮的桥,到了摆龙舟饭的地方,就停下来,如果碰到有另一条龙舟迎面而来,就仿佛好久不见的兄弟似的,远远隔着就更使劲的敲起锣打起鼓来,到了近前两条龙舟上的人彼此呼喊、开玩笑或者祝福一年好景。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叫“趁景”,就是兄弟村落的龙舟互访。但当时也仅止于此了。直到我今天读完这本《羊城地》。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开始我是拒绝的,前言说是“近似于知识辞典”,翻了一下里面,每篇都短短的,好像没什么可读性。但目录细看下来,却又陌生又熟悉,很多我们熟悉得不会去留意的东西,竟然也被收录进去。好吧,我的“土著情结”又作祟了,于是豪掷了银子。回家慢慢看,方觉得当时真没有买错,篇幅短,读起来轻松,而且里面真的配了好多图啊,虽然好些东西都是见过的,但对照着文章看,才知道自己不过是知道些浅表。比如,我上面所说的“趁景”。我知道有“趁景”,却没细想过“趁景”的场地——河涌,更没想过广州为什么会这么多河涌。这本书里,提到在六千年之前,广州是一个溺谷湾,也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古珠江,古珠江出海口便形成了一个狭长形的海湾,泥沙渐渐淤积,形成了很多内湖和河道,珠江平原也是在这一个时期内形成。广州今日之所在,正是这个溺谷湾的湾头河口区。溺谷湾一面朝向南海,一方面联通珠江,其间还有无数的河汊河涌,这种独特的区位成就了珠江今日的地位——商船可以从海上来,经过广州经珠江进入中原地区,反之亦然。新哥德堡号来广州的时候,我也去围观了,今日看来,它不仅仅是还原几百年前的一个海上贸易的传奇,更是广州这种奇特的地质历史的证人。溺谷湾一方面成为广州“南大门”的始作俑者,一方面也使广州(其实应该说岭南)地区的人们形成了和河涌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趁景(书中说的是“龙船景”)这种风俗的形成。书里配了一张趁景的图,和我小时候看到的真是一样一样的!如果不是里面有放鞭炮的烟,我真的以为就是在我家门口拍的呢。书囫囵看了一遍,还有些似懂非懂,但真的太有感觉了,于是忍不住爬起来写了书评,现在我要爬回去二刷了! b 在广州爬摸打滚好几个年头,只知道这里是个大城市,是钢筋水泥,是人潮汹涌——对每一座城市的认知和了解,我大概都是从公交站点与地铁线开始。而《羊城地》并不会像羊城通一样描述广州,不去讲公交与地铁,而描绘山川与河流。这本书把我对广州许许多多琐碎而真实的印象编织起来,描述这是怎样一片土地,描述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怎样一群人,描述这片土地有过怎样的历史,然后才描述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怎样一个城市。 我忽然察觉到,尽管在这里生活了很久,但未曾真正了解过这里。 读过这本书之后,再去看看自己早就见惯的风景,忽然便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每天上下班时看到的珠江,在上游河段曾经历了一次三河交汇;而不止一次攀登过的白云山,又是从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大山脉延伸而来……原来我在这个城市里触摸到的水与土,不过只是山川大河中的一鳞半爪。广州在哪里,广州有什么,《羊城地》的描绘与讲述,远远比我自己所了解的广州要深刻和清晰得多。 在书页里出现的插图,或大或小,有不少都曾经是自己足迹所及的地方,看到这些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色在书页上重现,总令人有一些新鲜感。这些新鲜感并不是因为眼前所见的景色被印刷于书面,而是因为这些熟悉的景色,被赋予另外一种解读的视觉。正如书本前言所述,作者的主旨在于讲述一方水土与一方人,所有图片与文字,都在用简洁平白的方式描述着我们日常生活与那些山川河流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仅是在城市中感受到昼夜温凉的变化,也不止于城市的状貌和植被,它的意义要广泛得多。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种暗示,“地理”的范畴,并非只是地形格局和气候变迁,还包括在这样的环境前提下的历史与文化。就像一幅水彩画,若这本书只描绘山川河流,也不过打了个底稿,只有认真描绘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如何生存和发展,才算完成上色。大概是出于这样的理念,《羊城地》用更丰富的篇幅讲述南越王如何在这片南方密林中开疆辟土,也讲述先人如何在这片靠山临海的大地上渔耕并举,讲述商船从何处顺江而来,又往何处远洋而出,是怎样的天时地利,方才造就出广州这样一个千年商都…… 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阅读自己生活过的这片土地,确实颇有意思。 c 在广州学习、生活、工作了多年,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尽管还比不上地道的老广,但向来也自认是熟客了。没想到看了《羊城地》一书,才晓得自己见识浅薄,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书读得越多,发觉自己越无知。 d 受益匪浅,不是广州人,但在广州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对广州还是很熟悉的,只是从来没有这么细致地审视过身边的各种事物。这本书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几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广州的一些代表性的东西,有些东西是完全没想过对广州来说是这么重要的。书不错,图也多,就是有些术语没看懂,但稍微百度了一下也明白了。反而现在对中国地理有点兴趣了呢。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没货了,不然还想买点

    没货了,不然还想买几本!

    2018/3/10 20:43:54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