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作者:田中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2.5(4.9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6026
  • 条形码:9787516146026 ; 978-7-5161-46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本书特色

本论著将从浙江西南部菇民所唱之山歌及其与菇民区特殊的经济民俗之间的关系作较为深入的探讨。使人们了解浙西南香菇发源地的先民们,在深山老林中的劳作及他们种菇技术的发明和传承方法。通过挖掘和收集整理菇民山歌,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古人奇特的制菇技术,发现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菇民山歌中既承载着香菇栽培的技术起源、生产历史,又是菇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种菇技术、生产条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内容的映射,是菇民区内民间艺术、民俗事象、种菇技术、宗教信仰等内容之间的联系纽带和运行载体。同时,菇民山歌又是香菇种植村落中的一种象征性文化,是一部香菇生产的史诗;是菇民离乡前往深山密林种植香菇前闲暇时间的精神寄托和主要娱乐形式;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成为当地百姓祭祀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调查和研究,将为浙江菇民史和中国香菇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将为研究浙江人文历史提供一些珍贵而稀有的资料。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内容简介

本论著将从浙江西南部菇民所唱之山歌及其与菇民区特殊的经济民俗之间的关系作较为深入的探讨。使人们了解浙西南香菇发源地的先民们,在深山老林中的劳作及他们种菇技术的发明和传承方法。通过挖掘和收集整理菇民山歌,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古人奇特的制菇技术,发现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菇民山歌中既承载着香菇栽培的技术起源、生产历史,又是菇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种菇技术、生产条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内容的映射,是菇民区内民间艺术、民俗事象、种菇技术、宗教信仰等内容之间的联系纽带和运行载体。同时,菇民山歌又是香菇种植村落中的一种象征性文化,是一部香菇生产的史诗;是菇民离乡前往深山密林种植香菇前闲暇时间的精神寄托和主要娱乐形式;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成为当地百姓祭祀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调查和研究,将为浙江菇民史和中国香菇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将为研究浙江人文历史提供一些珍贵而稀有的资料。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目录

**章 引论
 **节 菇民山歌的研究区域及概念的界定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区域
 第二节 菇民山歌研究的价值、意义和方法
  一 借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
  二 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三 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四 保持局内人的境界
 第三节 菇民山歌的文献记载及研究状况
 第四节 已有研究成果概述
 第五节 山歌的类型划分与菇民山歌的类属
第二章 菇民区地理概况与社会文化现象
 **节 菇民区的地理概况与气候特征
 第二节 菇民区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 以菇业为中心的独特生活习俗
  二 以菇业为中心的独特生产习俗
  三 以祀奉菇神为主的共同民间信仰
  四 以“菇山话”为交流的独特语言习俗
  五 以“三合堂”为中心的独特管理机构
  六 以菇业为中心的共同行为禁忌
 第三节 菇民祭拜吴三公、刘基的成因考源
 第四节 浙西南的香菇生产概况
第三章 菇民山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样式
 **节 菇民山歌的题材内容
  一 传承种菇技术的叙事山歌
  二 记录历史传说与故事题材的山歌
  三 反映菇民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山歌
  四 祭祀、祭神时演唱的山歌
  五 反映爱情题材的山歌
  六 其他山歌
 第二节 菇民山歌的体裁样式
  一 传授生产技艺的谣唱型山歌
  二 祭祀仪式中演唱的吟诵调
  三 生产、生活中的抒唱型山歌
  四 外出做菇时引进的外来时调
第四章 菇民山歌的艺术特色与功能价值
 **节 菇民山歌的艺术特色
  一 歌唱历史的悠久性
  二 鲜明的地方特性
  三 音乐形态特征
  四 菇民山歌的伴奏乐器
 第二节 菇民山歌的功能价值
  一 娱乐审美功能
  二 生产实用功能
  三 群体凝聚功能
  四 文化传承功能
第五章 菇民山歌的宗教意味
 **节 菇民山歌滋生于道教的土壤中
  一 菇山神坛的祭神仪式
  二 村落神殿的祭神仪式
  三 大型神庙的祭神仪式
  四 吴三公祠的祭祀仪式
  五 政府公祭吴三公仪式乙酉年(2005)
 第二节 与佛、道、儒的综合信仰相结合
第六章 菇民山歌的文化身份
 **节 形成方式的“生产性”
  一 由生产方式的时段性而形成
  二 由生产方式的分散性而形成
  三 由生产方式的独特性而形成
 第二节 存在方式的“依附性”
  一 对技术传承的依附——歌唱传承的保守性
  二 对生产程序的依附——演唱方式的程式性
 第三节 传播方式的“隐秘性”
  一 传承族姓和性别的限制
  二 神权和皇权交织下的传播限制
 第四节 形成内涵的“生态性”
  一 菇民山歌反映的时节 “生态性”
  二 菇民山歌反映香菇栽培区域的“生态性”
  三 菇民山歌反映香菇栽培树种的“生态性”
  四 菇民山歌反映菇场选择的“生态性”
第七章 访谈与思考
余论
中国香菇历史文化简表
浙江庆元香菇大事记
菇神庙楹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艺术文化视野中的浙西南菇民山歌 作者简介

田中娟,副教授,浙江庆元人。200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艺术人类学,中国艺术人类学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艺术学院科研办主任,享受政府高层次人才津贴。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中青年教师、丽水市138人才、市级教坛新秀、市明星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与民俗特质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论浙西南香菇山歌的经济民俗特质”、“艺术文化学视野中的二都戏研究”等十余项。“论浙西南香菇山歌的经济民俗特质”科研成果获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共计获得奖项15次。参加“世纪之星”等声乐比赛曾多次获奖,积极参加社会各界活动,2005年丽水市电视台曾专门在《纪事》栏目中报道其香菇文化田野调查工作,《丽水日报》和《处州晚报》曾刊登和转载其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曾多次参加中国艺术人类学、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发言并受到好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