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侯风云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13-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10.5(3.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7.0(5.3折)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30309
  • 条形码:9787533330309 ; 978-7-5333-303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本书特色

我愿天下人都当到农村里看看什么是生根的生命,什么是在其自己的生命,什么是真理的见证者,仔细印证一番,对照一番,从头想想,重新作一个有本有根的人,从这里建立自己为一个有本有根的政治家、思想家与事业家。如是,中国方算上了路。 ——牟宗三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乡村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研究:以山东为例》的一部分,由笔者经过5年的努力得以完成。笔者自幼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乡村,对乡村有天然的亲切感,也对乡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后来进入大学学习后,也比较关注中国农村的问题,并且阅读过一些相关著作。在此,笔者不想做冗长的学术史研究回顾。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目录

引 言
**章 自然生态与人文背景
**节 周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
一、周边地理人文环境
二、村落地理人文环境
第二节 村庄的传说与记忆
一、“牟家疃”村名的由来
二、村民记忆中的大事

第二章 村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节 村落组织结构的演变
一、动荡时代的组织结构状况
二、集体化时代的组织结构状况
三、当代村政的尴尬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生活环境状况
一、人口与职业状况
二、经济状况
三、生活环境状况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变化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第三章 家族变奏曲:以牟氏为主的考察
**节 村落里的家族
一、村落各姓氏的缘起
二、“沾亲带故”的家族间关系
三、家族与村落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牟氏家族
一、牟氏家族源流考
二、牟氏家族的兴旺与扩张
三、墓地、族谱与祠堂
四、当下的家族文化重建

第四章 村落文化:现实面对历史的尴尬
**节 村落学校教育的变迁
一、早期的学校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后和集体化时代的学校教育
三、当今乡村学校的萎缩
四、村民教育状况的粗略统计
……
第五章 日常生活:信仰与习俗
第六章 结语:村落文化传统及其思考

附录一 牢记过去苦珍惜今日甜
附录二 这里永远是春天
附录三 乡村文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节选

  第二节 村庄的传说与记忆  一、“牟家疃”村名的由来  牟家疃,顾名思义,即牟氏家族的疃,疃就是村庄的意思。其实,四百多年前,牟家疃村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杨刘村”,杨姓和刘姓为村中大户。后来刘姓兴旺,时称万马刘家,杨姓被挤走,迁至东南处建杨家村,后称南榆疃。那么,“杨刘村”是怎么变成“牟家疃”的呢?  明洪武三年(1370),湖北省公安县籍人牟敬祖,奉朝廷圣命来到山东登州府栖霞县出任主簿,因替南榆疃杨家平反了一件冤假错案,有恩于杨氏,卸任后便被杨氏接到家中居住了两个多月。正欲启程,却一病三年,花光了所有积蓄,无钱归楚,便落户南榆疃,遂成为公安籍牟氏家族一世祖先。此后,牟敬祖靠给杨家看山、开荒种点地,砍柴卖柴为生。后来,杨家把女儿许配给牟敬祖的孙子牟进,生子牟庆,待长大成人,一家三口迁到了杨刘村。因家境贫寒,没有文化,此后一连四代人,全部沦为万马刘家的佃户。七世牟时俊,生八子,他看到子孙兴旺,感到牟家有望,便想振兴家族。过去人们相信“要想家族好,需把风水找”。牟时俊找风水先生寻到一块风水宝地——涝洼都子,这块地本来是刘家的,牟时俊是刘家的羊倌,他以自己已经给刘家当了几十年的羊倌为由,向刘老太爷求情给在刘家做了一辈子老妈子的母亲要一块葬身之地,于是牟刘两家立了“出让”契约,“涝洼都子”归于牟家。母亲去世后,牟时俊就把她葬在那里。后来,刘家才知道牟时俊把他家的风水宝地弄走了,于是,起诉到县公堂,说牟家抢占了他的土地做茔地。县官每次过堂,均不等验契约,就判牟时俊迁坟,不迁就打板子。但牟时俊始终不认输,死活不迁坟。为了防备刘家掘坟,牟时俊又在坟旁搭起了一间小屋住了下来,昼夜看护。两家的官司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将近十年。  据说,新任的知县会看麻衣相,他看到牟时俊相貌堂堂,有贵人之相,再想十年来牟时俊屡判屡不服判,认定此人不可等闲视之。另外,新知县又收受了牟时俊一件传说是成精的山老鼠做的棉袄领子。这样重审此案,结论就不再是牟时俊抢占刘家的土地,而是刘家转让的,并且验了契约。  牟刘两家官司结束,知县告诉牟时俊,他的儿子多有官相,应教子读书,方能兴家。牟时俊把全家20余口人,除了幼儿以外,划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组以妻子李氏为首,带领四个儿媳妇,以织布为业,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老四牟道远看到父亲年老不能干活了,便决定自己弃儒,协助完成做工,确保全家人的生活,实现父亲的读书兴家的宏伟计划。第二组,其他兄弟七人还有几个子侄,共计十余人,由老大牟道南做教师。就这样,牟道南一边自学,一边教着六个兄弟和众子侄在家中开起私塾,发奋读书。  ……

一家一个天-牟家疃村的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侯风云,祖籍甘肃武威。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民国城市史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传统、机遇与变迁——南京城市现代化研究(1912-1937)》(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徐冰,祖籍四川遂宁。1991年毕业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图书馆馆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