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榖梁传开讲

榖梁传开讲

作者:谢金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1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4.0(7.0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榖梁传开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788981
  • 条形码:9787561788981 ; 978-7-5617-889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榖梁传开讲 本书特色

  前已述之,中国先秦时期的经典史籍,对后世影响至大。其中孔子所删述的《春秋》以“微言大义”以寓褒贬而著称于世。为《春秋》作传之书,流传至今的古老典籍凡有三部——《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从写作时代和流传情况来看,《左传》作之虽早,在汉代却未立于学官,至三国之后其学始大盛;《公羊传》、《穀梁传》作之虽稍晚,然以其为今文之学,于西汉先后立于学官,甚为汉代学者所重视。   虽然《穀梁传》和《公羊传》同是以问答式解释体阐发《春秋》经义,又同属今文经,但对《春秋》文义的理解却是异大而同小,并常有互为诋讦违逆之处。因而以往研治《公羊》和研治《穀梁》的学者也往往互相驳难,企图压倒对方,以便在学术界取得正统地位。恰好,历代统治者也需要对这两部书加以品评取舍,从中确定一部权威的解释《春秋》的范本,来为自己的政治文化管理服务。这就产生了历史上《公羊》学和《穀梁》学数次争立学官的局面。尽管《穀梁》学总的来说敌不过《公羊》学,但由于它重在宣扬儒家的宗法伦理思想,重视礼治,提倡礼教,较之《公羊》学直截强调拨乱反正,对于强化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要温和一些,在社会稳定之时,更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所以西汉宣帝倍加青睐,使《穀梁》学大盛,在一段时间内取代了《公羊》学的正统地位。   另一方面,《穀梁传》和《公羊传》都属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只有侧重点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统治者可以对它们兼而用之。正因如此,汉代将它们并立学官,置博士。唐代把《穀梁传》列为“九经”之一,宋代把它列为“十三经”之一。总之,《穀梁传》作为“春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儒家经学典籍,在中国古代经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和其它儒家经典一道,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体,给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和道德观念带来了很大影响。   具体说来,《穀梁传》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它宣扬的思想观念,成为后人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西汉把《穀梁传》视为对头的《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他撰著的《春秋繁露》一书,主要是阐述《公羊传》之说,但也有多处采用了《穀梁传》之义。如《春秋庄公三年》:“五月,葬桓王。”《穀梁传》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而《春秋繁露顺命篇》中除改动个别字词外,基本上把这一段文字照录下来。东汉郑玄《六艺论》指出:“《穀梁》实兼《公羊》之长而鲜其弊,其说之纯正,七十子之正传也。”而论其“纯正”之说,大抵本于《春秋》义法,大力倡导诸如宗法礼制、宗君重民、尊王攘夷、贵礼贱兵等思想观念,往往深得后世的重视和肯定。如《穀梁传》倡导的民本思想,晚晴学者江慎中《春秋穀梁传条指》卷下指出:“贵民重众,为《春秋》*大之义,而《左氏》、《公羊》皆无其说,惟《穀梁》有之,此穀梁子之卓出二家而独又千古者也。”此说甚是。反观史籍,《穀梁传》的思想确实也被经常引用。如《宋书礼志四》:“至太康九年改建宗庙,而社稷坛与庙俱徙,乃诏曰:‘社实一神,其并二社之礼。’于是车骑司马傅咸表曰:‘《祭法》二社各有其义,天子尊事郊庙,故冕而躬耕也者,所以重孝享之粢盛,致殷荐于上帝也。’《穀梁传》曰:‘天子亲耕以供粢盛。’亲耕,谓自报,自为立社者,为籍而报也。国以人为本,人以谷为命,故又为百姓立社而祈报焉。事异报殊,此社之所以有二也。”这是明引《穀梁传》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还有暗用《穀梁传》之义的,如《晋书温峤传》:“王敦举兵内向,六军败绩,太子将自出战,峤执鞚谏曰:‘臣闻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武,如何万乘储副而以身轻天下!’太子乃止。”温峤所说“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武”二句,当是化用《穀梁传庄公八年》“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这几句而来。   二是《穀梁传》学风朴实、不言妖妄,下启东汉桓谭、王充反谶纬之学,其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在三传中,不但《公羊传》喜言妖妄,《左传》亦多叙鬼神之事,在这点上,《穀梁传》是较胜一筹的。《穀梁传》作为儒家传统文化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很不简单。另一方面,《公羊》为齐学(公羊高为齐人),《穀梁传》为鲁学(穀梁赤为鲁人);《公羊》兼传《春秋》的微言和大义,《穀梁》则只传大义。我们知道,《春秋》用极简练文字,概括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裁断,体现作者的政治规范和道德准绳;所谓大义微言,就是体现在《春秋》里的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等级观念。分开来说,大义指诛讨乱臣贼子以戒后世,微言指改立法制以致太平。大义能从《春秋》经文的字句分析出来,所以显而易见;微言则出于主观的推测,不能从文字上来直接推求,所以隐而难明。因此,这也正证明了鲁学的朴实、齐学的夸诞。   三是《穀梁传》对《春秋》的阐释,成为历代注释家注解典籍的训诂材料。如《尚书》、《诗经》、《左传》、《礼记》的孔颖达疏,《周礼》、《仪礼》的贾公彦疏,《公羊传》的徐彦疏,《论语》、《尔雅》的邢昺疏,《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后汉书》李贤注、《三国志》裴松之注等,都有多处引用《穀梁传》。此外,从典籍文本的内容上看,《穀梁传》作为正文训诂的一个范式,已初具后世训诂学的规模,在训诂内容、方法和术语等方面,都为训诂学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留下优良的传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也许正如章太炎《訄书清儒》中所言:“穀梁氏淡泊鲜味,治之者稀。”《穀梁传》在儒家经学殿堂中向来殆如附录是事实,《穀梁》学向来属于“孤经绝学”也是事实。清人廖平在《重订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之《自叙》中曾坦言:“《穀梁》显于宣、元之间,不及一世。东汉以来,名家遂绝,旧说虽存,更无诵习。范氏觇其阗弱,希幸窃据,依附何杜,滥入子姓,既非专门之学,且以攻《传》为能,末学肤受,喜便诵记,立在学官,历世千载。原夫素王撰述,鲁学独专,俗义晚张,旧解全佚。”于是他冥心潜索,重新自注自疏《穀梁传》,以《史记》为主,会通《三传》,专求大义,明辨义例,详考礼制,十易其稿,终成名作,使几成绝学的《穀梁传》又得以恢宏开新。可惜的是,清末《穀梁》学虽得到*后一位兼通今古的大师廖平的倾力扶持,但也只是辉耀一时,之后不久又渐成绝响了。因此,今日学者倘无“扶微补绝”之心,苦心经营,那么重振《穀梁》衰颓之风恐怕又将是遥遥无期了。   以上主要是在综观中国典籍文化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穀梁传》的源流、地位、影响作了简单介绍。不难发现,这部经书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也起过较为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二十世纪以来对这部经书的研究鲜有其人,以致今天的一般读者对它知之甚少。   本书的目的,力求在对《穀梁传》这部古老经书的来源、名称、作者、成书时间、流传过程、研究概况、兴废原因、文章风格、传经特色、思想倾向等作比较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和澄清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关问题,并在必要处提出笔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今天的读者能够重新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中汲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榖梁传开讲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考证和义理,力求深入浅出地对《穀梁传》的来源、名称、作者、成书时间、流传过程、研究概况、兴废原因、正文训诂、文章风格、传经特色、思想倾向、研读方法等作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在参证历代《穀梁传》研究名家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探讨和澄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利当今的读者能够汲取有价值的理念,较正确地解读《春秋穀梁传》的学术内涵。 十三经开讲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文化*为经典的十三部典籍 购买十三经开讲丛书全本请点击

榖梁传开讲 目录

前言
**章 《穀梁传》的来源和作者
**节 《穀梁传》的来源问题
第二节 《穀梁传》的作者问题
第三节 穀梁子其人引起的争议
第四节 穀梁子学问的渊源
第二章 《穀梁传》的成书年代
**节 今文经和古文经及其学派
第二节 《公》《穀》成书的先后
第三节 成书年代难以确定
第三章 《穀梁传》的流传及其有关问题
**节 汉代以前的口耳相传
第二节 西汉《穀梁》学的传承
第三节 《穀梁》在东汉的流传情况
第四节 《穀梁》学的研究概况
第四章 《穀梁》学废兴的内因
**节 强调礼乐教化 力主仁德之治
第二节 强调宗法情谊 缓和宗室矛盾
第三节 强调尊王思想 巩固皇权统治
第五章 《穀梁传》的正文训诂
**节 正文训诂的内容
第二节 正文训诂的方法
第三节 正文训诂的术语
第六章 《穀梁传》文章风格略论
**节 文详而畅 气峻以厉
第二节 辞清以淡 意婉以平
第三节 自问自答 逐层推论
第四节 貌似繁文 实有意趣
第七章 《穀梁传》传经的特色
**节 开宗明义 正隐恶桓
第二节 倾向鲜明 手法婉曲
第三节 审慎周严 善于释经
第四节 表似训诂 正名尽辞
第五节 以历为例 以礼为理
第八章 《穀梁传》的思想倾向
**节 亲亲之义 尊尊之道
第二节 贵礼贱兵 尊王攘夷
第三节 贵义重民 援古正名
第九章 研读《穀梁传》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后记

 

展开全部

榖梁传开讲 节选

本书注重考证和义理,力求深入浅出地对《穀梁传》的来源、名称、作者、成书时间、流传过程、研究概况、兴废原因、正文训诂、文章风格、传经特色、思想倾向、研读方法等作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在参证历代《穀梁传》研究名家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探讨和澄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利当今的读者能够汲取有价值的理念,较正确地解读《春秋穀梁传》的学术内涵。
十三经开讲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文化*为经典的十三部典籍
购买十三经开讲丛书全本请点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