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作者:周勋初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3.2(5.5折) 定价  ¥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075308
  • 条形码:9787305075308 ; 978-7-305-0753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本书特色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本书是关于介绍李白一生的评传。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内容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本书是关于介绍其一生的评传。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目录


引言: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一、孕育:蜀国多仙山
二、成长:十五观奇书
三、远游:大鹏一日同风起
四、长安:拔剑四顾心茫然
五、翰林:我辈岂是蓬蒿人
六、知已:幽梦谁与适
七、彷徨:一生傲岸苦不谐
八、动乱:战鼓惊山欲倾倒
九、人幕:为君谈笑静胡沙
十、晚境:夭夺壮士心
结语:蓬莱文章建安骨
展开全部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节选

《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李白(日中文对照版)》是关于介绍其一生的评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李白-《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相关资料

说起中国古典诗歌,就不能不说到唐诗;说起唐诗,就不能不说到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生于武则天的长安元年(公元701);卒于唐代宗的宝应元年(762)。他的大半生经历的是“盛唐时期”,即唐朝最为强盛的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间。李白具有极高的诗歌创作天赋。他的诗歌,激情饱满,境界开阔,想象奇异,语言清新流畅,形象丰富生动,不仅记录了他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和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体现出当时的“盛唐气象”和他所遭遇的社会变化。李白与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这两位大诗人,被人们称之为灿烂的唐诗星空中一对耀眼的双子星。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社会环境,特别是盛唐时代的社会特征造就了这位大诗人。唐帝国建立之初,皇帝颇有四海一家的胸怀,王朝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这对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培育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元618年,李渊统一中国,建立唐朝,结束了自汉末以来长达四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九年之后,其子李世民即位,后世称为唐太宗。自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唐太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非常开明的政治家。他懂得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深知中国传统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懂得民心向背对于王朝长治久安的重大影响。基于这一出发点,唐朝当时推行的许多政策都比较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的繁荣、军事实力的加强,使唐帝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特别是交通便利之后,汉民族与周边民族以及海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起来。唐代皇室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的血统,在民族政策上,唐太宗提倡西域各民族与中原汉族和睦共处,即所谓“胡汉一家”,他尊重少数民族的乡土习俗和宗教信仰,允许他们建立各自的寺院。唐朝的对外政策也比较开明,相关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整个唐代,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的贸易、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十分频繁。西域各民族以及亚洲、欧洲国家的商人有的通过陆路,有的经过海上,进行贸易。在当时,胡商的足迹遍布海内,胡僧的寺院也云集长安、洛阳等地。这种交流不仅给唐人带来了西域以及中亚各民族的金银器物等有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许多无形的文化财富。华夏文艺创作与充满异域风光与兴味的艺术风格相互融会,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风貌。这是唐代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得以蓬勃发展的沃土。盛唐时期的民众生活比较富裕,加上当时水路和陆路交通都相对便利,诗人墨客外出旅行颇为方便。这为盛唐诗人的物质生活和游历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盛唐诗人大多喜好漫游。对于诗人而言,这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对于诗歌创作而言,游历活动大大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文风的融合。唐诗人性情开朗,对于各种艺术风格、文化现象,大多没有什么偏见,南朝诗文,风格优美,但不免纤弱;北朝文风刚劲有力,但不够含蓄;唐诗人则能避免南北文学的短处,而将南朝清丽和北朝刚健结合起来,融二者于一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作品,已经能够把刚毅的骨气与华美的词句较好地结合起来。随后的一位重要诗人陈子昂,继续沿着这一方向探索,开创出唐诗的新风尚。盛唐之时,南北文学各自的特点更是在诗人手中充分融合,诗人们努力创作,展现出真正属于唐诗自身的独特风貌。南方与北方学风、文风的结合给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精神氛围与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一向重视诗歌,人们喜爱读诗、学诗、写诗。有时选拔文官也会考察候选者诗歌的写作能力,诗歌写得好,那么,被朝廷录用为官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诗歌除了美感价值,还很“实用”,许多社交场合都需要写诗。一人远行,朋友都会设宴送别,席间赋诗相赠,彼此之间依依惜别之情都是通过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能够写诗在中国古代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志,古代大部分的官员都会写诗。在这样一个诗歌传统中,唐初的几位帝王自然也都比较重视诗歌,尊重诗人。帝王经常召集文士游宴,吟诗作画,欣赏歌舞,还举行诗歌创作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最好的诗篇。最佳的诗人自然受到皇帝以及朝臣们的推崇。当时的诗人写作比较自由,一般情况下,朝廷不会干涉诗歌的内容。这种状况十分有利于诗歌的创作活动。唐人的精神世界非常独特,那是一种清新、明朗、充满乐观精神的世界。唐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这是广大士人具有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的基础。当然,对于唐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而言,这些物质因素只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唐以后的某些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局面,但唐人的那种精神气息却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好似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初、盛唐时期尽管也有战争、灾难,士人百姓也都遭遇种种困难、挫折,也有忧郁、悲伤,但令人惊叹的是,唐人始终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希望。尽管悲伤,却是短暂;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在唐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处确实较少担心、哀伤和失望,通体散发出一种蓬勃、昂扬、向上的气息。有学者说得好,这是“一个健康的时代”。此时,不仅是唐帝国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民族的心智走向成熟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不仅门户敞开,而且民族的心扉也是敞开着的。正是这种开放的心灵,唐人面对纷至沓来的异域外族文化,不仅不感到什么威胁,反而主动地从中获取于己有利的各种滋养。在这种交流中,音乐常常是最先传播的内容。当听惯了凝重迟缓的雅乐和轻柔婉转的“采莲曲”的唐人初次接触西域的胡旋舞、胡腾舞时,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那快速急促的节奏、活泼有力的舞姿、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样式着实让唐人着迷。唐初宫廷中设有“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境内的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可见当时外族异域的音乐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音乐大多配合有独特的歌舞,舞蹈的编排、装扮、舞姿以及乐队组成、旋律都与中国原有的乐舞样式大相径庭。上至君主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爱这些样式新颖的歌舞音乐。唐人对各种外来文化,都很有兴趣,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绘画、雕塑,都能够十分关注,并且广泛吸收其中的新内容与新形式。国外的绘画也传人中国,在技法等方面影响到本土的画家。唐代诗人每有咏画之作,借此表达他们对各种新画风的新鲜感受。唐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民族心智成熟,心胸开阔,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术文化发达,特别是诗歌创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学积累。唐人在充分融合南北学风、文风的基础上,又积极吸收西域各民族以及海外文化的新内容、新形式,从而创造了一种既具有生动优美的表达形式,又能够反映自身民族精神面貌和现实生活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在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其中内在的精神,大体就是前人所谓的“盛唐气象”。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亲身感受到盛唐文化的影响。他出生在西域,后到四川,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各地,接触到各种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地方习俗,包括大量传说神话、民歌民谣、音乐舞蹈,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对这些多元文化、异质元素的有机融合。李白胸襟开阔,性格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文学天才,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写作于这个时代,是“盛唐气象”最直接、最生动的写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