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作者:邓周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 32 页数: 501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72946
  • 条形码:9787100072946 ; 978-7-100-07294-6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本书特色

20世纪以来的哲学研究已经渐渐摆脱了纯粹形而上学和思辨传统的束缚,哲学的主题和研究模式开始介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问题,“技术转向”就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精彩的“转向”。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哲学家们的创新企图。同时也彰显了社会现实的需要。事实上,技术哲学的出现不仅完成了与科学哲学的分离,它也为技术问题的研究找到了人文主义路径。近30年以来,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为代表的技术哲学研究日益兴盛,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也渐入佳境.技术哲学已显国际化态势,本书就是应势而上之作,共12章,内容包括:物质与实在;科学认识何以可能;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复杂性;科学的边界;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等。 本书可以作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大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政府、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学养拓展性读物。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内容包括:物质与实在;科学认识何以可能;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复杂性;科学的边界;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等。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目录

导论**节 西方学者对科学的反思与中国科学的困惑第二节 科技哲学研究的论域第三节 科学技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章 物质与实在**节 物质第二节 实在及其种类第三节 实在论、物质论、唯物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地位第四节 何为客观性第二章 科学认识何以可能**节 自然物象与描述第二节 从差异比较到分类理念第三节 逻辑在先的认识论第四节 数学、实验与测量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第三章 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节 因果关系第二节 归纳第三节 演绎第四节 超越归纳与演绎第四章 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复杂性**节 万物相生相克第二节 系统论与复杂性第五章 科学的边界**节 人类智慧的特质第二节 科学划界的标准第六章 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节 怀疑论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两极性第三节 科学与形而上学第七章 科学发展的模式**节 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第二节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第三节 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增长理论第四节 拉里。劳丹的科学增长理论第五节 多元研究传统与多元理论竞争第八章 科学与文化**节 文化是科学生长的土壤第二节 西方文化与科学第三节 科学与文化第九章 科学制度**节 科学制度第二节 科学研究制度第十章 技术哲学导论**节 西方技术哲学视角述评第二节 技术动力学探微第十一章 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节 科学伦理第二节 技术伦理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 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
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节选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主要内容简介: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规范主要承接西方的范畴体系,缺乏独创性和针对性;而且学术界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潜规则:人们只承认西方学者的研究规范,对于本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既无讨论,也无批评,各说各的话,几无论域交集。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相关资料

分析哲学认为,有可能通过语言的句法、语义、语用和逻辑的分析提供一套判定某一认识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判别标准。这个看法是荒谬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标识系统;语言规则仅仅是一种符号标识的规则,它不是认识论的理性规则。作为认识的合理性规则与作为符号标识的规则不是同一回事。逻辑规则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则,但是逻辑规则并不是认识事物的理性法则,虽然人的认识必须遵循逻辑规则。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可以起到某种辅助性的作用,但是这两类分析本身并不能提供什么样的认识才是合乎理性的判定标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习俗能否提供一个合理性的标准呢?答案是:否。对于人文及社会规则的形成来讲,文化传统及习俗可以对此提供社会制度规则之正当性的合理性标准。但是,对于科学来讲,情形就不同了。科学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对话渠道;与自然对话的理性不同于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理性,与自然对话的理性必须普遍地适合于人类所有民族,而制度规则作为特定民族内部的交往规则体系主要是由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没有普适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