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作者:廖明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3.5(6.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5.0(7.5折)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版权信息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高校学生特点编写的高校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教材。教材涉及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以实效、.直观、有趣为原则,坚持从生活出发,主要论述生活中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变迁、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以及如何过有道德的生活等内容。本教材可供大学师生教学使用,亦可作为提升读者人文素养的大众读本。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目录

**章 生活中的道德
 **节 道德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 生活中的道德风险
 第三节 道德人类永恒的生活准则
 第四节 道德生命中的神圣和尊严
第二章 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变迁
 **节 道德规范的形成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规范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生活
 **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
 第二节 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第四章 过有道德的生活
 **节 道德健康的含义
 第二节 道德的生活态度
 第三节 守卫道德底线
 第四节 造就理想人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节选

《道德与生活》是根据中共中央《公民首先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高校学生特点编写的高校人文类公共先修课教材。教材涉及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以实效、直观、有趣为原则,坚持从生活出发,主要论述生活中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变迁、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以及如何过有道德的生活等内容。《道德与生活》可供大学师生教学使用,亦可作为提升读者人文素养的大众读本。

道德与生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相关资料

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将北欧小国芬兰列为全球最具年度竞争力的国家,这是芬兰第三次名列第一。作为一个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的小国,芬兰竞争力超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公共环境、高效的公共机构和完善的公共秩序。有一位旅居芬兰多年的华侨回到中国后,到朋友家串门时发现朋友家里养着一只小狗。狗的模样儿倒是挺招人喜欢,就是叫起来没个完。走廊里稍有动静,它就汪汪大叫。朋友每天一大早就出去遛弯儿,又总是带着这只小狗。每当看到什么顺眼或不顺眼的事,它就会叫个不停。朋友很喜欢,说这狗真可爱。可这位从芬兰归国的华侨总觉得不那么对劲儿,如此不分时间场合地乱叫,会不会惊扰了左邻右舍?在芬兰,像这样“没有教养乱叫”的狗很少见。芬兰养狗的人也不少,但大都会参加养狗者协会,了解养狗的法规,学习养狗的方法,比如教自己的狗学会适应一些声音,改变乱叫的习惯。尤其是在公寓楼里的居住者,他们大都能管好自己的狗。这就叫养狗文化。这个文化中除了有靠法律约束的一面,还有靠日积月累养成习惯的一面。近年来,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养狗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2年仅在北京注册登记的就有13.9万只狗,到2009年涨了3倍,达到了近45万只,这还不包括没有注册的“黑狗”。狗多了,管理就会十分麻烦。如果按一只狗每天排泄200克粪便来计算,北京全市一天就是90吨。在这些养狗者中,即便有1/10的人素质不高,不能自觉地清理狗粪,就会有9吨的粪便散布在全市的某些角落或街巷。更严重的是,因狗叫、狗咬引起的邻里纠纷在增多,北京平均每月被狗咬伤者已达到了4000人,2008年中国的狂犬病死亡人数已居全球第二。没有人愿意被狗叫声惊扰得睡不成觉,或是在大街上行走时一不小心就踩到狗屎。但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让狗更有“教养”,除了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加强管理、该罚则罚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养狗者的公德,让养狗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问题对于缺少养狗条件的中国城市来说,对于迅速壮大的养狗者队伍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了。养狗的问题虽然只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问题,但它却折射了这个过程中的公民素养的大问题。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配套的文化,越需要我们学会适应和遵守符合现代化的行为规范。养狗应有养狗的规范,行车应有行车的规范,如厕、排队、过马路、乘电梯也都需要有各自的规范。否则,这个社会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因此,让中国的狗像芬兰的狗一样,学会什么情况下叫,什么情况下不叫,什么时候不让叫就不叫,就不仅仅只是养狗者个人有没有素养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社区和城市和谐发展的大事情。三、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公德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是否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也应当看到,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一些传统陋习的惯性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2005年9月,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四周年纪念日暨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强化公民道德,培养公民文明行为,人民网推出了日常生活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活动,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响应,留言近百条。按网上票数顺序,“十大不文明行为”的网友投票结果如下:(1)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2)乱扔垃圾、废弃物,乱倒污水;(3)在禁烟场所吸烟;(4)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架、斗殴;(5)随地大小便;(6)破坏公物,损坏公共设施,侵占公共活动场所;(7)排队加塞儿,挤车抢座,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8)语言不文明,说脏话、粗话,不懂得尊重他人;(9)浪费水电、粮食、纸张;(10)乱闯红灯,横穿马路,不遵章守规。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熟视无睹,采取了事不关己、放任自流、漠视的态度,没有形成人人谴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的局面,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缺乏必要的行政和法律处罚,助长了不遵守社会公德现象的滋生、蔓延。因此,可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世俗风俗、礼仪及宗教教规、戒律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则要广泛得多,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