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作者:张丽剑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8(4.3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101726
  • 条形码:9787105101726 ; 978-7-105-1017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本书特色

《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文库之一。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桑植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共同的身份——白族;共同的文化;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族群研究综述
四、桑植白族研究的现状
**章 桑植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
**节 白族的形成、发展与分布
第二节 桑植白族的生存环境
小结 桑植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
第二章 共同的身份——白族
**节 “民家”考
第二节 “民家人”之族属
第三节 桑植“民家人”被认定为白族的过程
第四节 “民家人”分布的历史与现状
小结 民族·族群·族群身份的认同
第三章 共同的文化
 **节 语言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信仰
 第四节 民居建筑
 第五节 婚丧节 俗
 第六节 舞蹈、音乐、民歌
 小结 文化认同·族群认同
第四章 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
**节 族际接触
第二节 族群认同
第三节 族群认同的结构与层次
第四节 族群认同中的族际边界
小结 散杂居·族群认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反映出来的启族散杂居情况表
 附录二:全国白族乡名录
 附录三:关于认定桑植“民家人”为白族的批复
 附录四:谷姓世系排行表
 附录五:王姓世系排行表
附录六:钟姓世系表
 附录七:熊姓八大房世系表
后记
展开全部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节选

《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是针对湖南桑植白族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在桑植白族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散杂居特点和“民家”文化特质决定了本研究的独特性。也正由于散杂居特点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界对桑植白族的研究较少,更凸显出本研究的必要性。为确保写作的“话语权”,笔者先后五次,历时八个多月对桑植白族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丰富、翔实、可信的**手材料,使得本研究具有创新性。通过对族,群理论的梳理,《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选取族群认同作为桑植白族研究的切入点,从而在散杂居和族群认同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对桑植白族文化的研究。《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对桑植白族历史、文化的探讨无疑将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区域性研究中所涉及的散杂居背景下的生存问题和族群认同问题,是包括桑植白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书中的结论对于其他散杂居民族而言亦有借鉴作用,有助于正确处理散杂居民族关系,促进散杂居民族的发展。从研究方法而言,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的“看家本领”,无疑也是《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访谈、调查、走访等不同形式获取的**手资料奠定了材料和立论的可信度。历史文献是追溯族源、考究历史的直接依据,地方志、史书、族谱、家乘等史料使得田野资料和文献资料相得益彰。对白族的任何研究,如果脱离它与大理白族的联系孤立开展,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联系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也是《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的重要方法。

散杂居背景下的放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桑植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第一节 白族的形成、发展与分布先介绍白族形成的概况以及南诏、大理国的建立,这三个问题不仅对白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白族在全国的分布格局,有助于明晰桑植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白族形成、发展概况白族属于氐羌系统的一支,其族源是多元的。白族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世代居住于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洱海人和昆明人。洱海人就是唐代文献所说的“西洱河蛮”,同期活动于大理地区的还有昆明人。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其外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