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孙正平-声涯

孙正平-声涯

作者:孙正平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01
开本: 0开 Pages Per Sheet 页数: 202 页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2.1(5.5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孙正平-声涯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1428868
  • 条形码:9787801428868 ; 978-7-80142-886-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孙正平-声涯 本书特色

他目睹了中国体育的辉煌岁月,经历了中国体育电视的发展壮大,
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宋世雄
和其他的解说员相比。孙正的语言、声音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大,非
常有特色。
    聂卫平
·这可能就是孙哥。表面平静却拥有内心激情的体育解说员。
    白岩松
几十年来,孙老师亲历了许许多多奥运会、世锦赛、NBA总决赛、
全明星赛等盛事。见证了中国篮球的发展。注视着我的成长。
    姚  明
从小我是听着孙正平老师的转播长大的。2008年我斯待着您激情洋
溢的解说伴随我冲向比赛的终点。
    刘  翔

孙正平-声涯 节选

一)  孙正平终于出书了
    孙正平终于要出书了,他让我为这本书写个序,我当然不想推辞,
因为我和他进中央电视台的时间只差不到一年,而且在过去的25年里
一直在一个部门。除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彼此其实都没有被上下
级关系所隔阂。
    我认识孙正平是在1982年的元旦之后,**天上班的时候他是我
**个见到的体育部员工(那时加上我不过九个人)。之后的两天他一
直带着我跑上跑下,办证件,领东西,搬桌椅板凳,使我这么一个新来
的觉得很温暖。后来才知道他是1981年3月来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体育解说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学里的播音
系新闻系可以使体育解说员得到提高,却不太可能“培养”出解说员。
因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解说员需要太多的因素:对解说的痴迷,对体
育的了解,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对场上变化的反应,以及说得过去的普
通话,不招人讨厌的外表和举止,当然,还有机会。所有这一切不可能
在一批批的大学毕业生中同时存在。
    孙正平正好具备了几乎所有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央电视台的
体育转播开始增多,之前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用一个解说员的做法已
经亟需改变。这个时候,积累了许多年的孙正平抓住了机会,成为了隶
属于中央电视台的**位专职体育解说员。
    体育解说员是公众人物,在享受着公众人物的优势的时候也承受着
公众的压力。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电视公众对于中央电视台体育解
说员的关注越来越多。我在任的时候和解说员们讲过这样的话:如果没
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要上网查看观众对你的评论,因为那上面八
成都是批评。对待这些批评一方面要听,另一方面要有主见,那毕竟只
是一个人的看法而已。

 孙正平受到的批评却不是很多。由于他从出道起就是电视解说,所
以他的解说更加适合电视的特点而不是广播,更加张弛适度。同时他对
于每一场比赛的解说准备是非常重视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仓促上
阵。这样的做法对于观众对于电视台对于自己都是负责任的。从出道到
出书他用了26年,这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对读者的责任。
    不是每个热爱体育解说的人都可以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解说员
的,但是中国恐怕得有超过一半的男人和三分之一的女性对中央电视台
的体育转播有所了解,所以读一读孙正平的传记对于许多人来讲会是一
种愉快的回忆。   
    马国力(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序(二)  我们都叫他孙哥
    在中央电视台内部,很多人习惯称呼孙正平为孙哥,这一声孙哥,
仔细想来,很像是给孙正平的一个定位,既亲切,又有一定的距离感。
同时,又像是对孙正平职业生涯的一种肯定。
    作为中央电视台**代体育解说员,宋世雄往往被人称为“宋老
师”,这种称呼一来反映他的资历,二来体现一种尊重,而第三代体育
解说员,人们往往称之为健宏、健翔,或直乎其名,比如张斌,而年岁
再小几岁的,则更亲热地称之为“暄儿”之类,反映着共同成长的一种
关系。而第二代则比较特别,韩乔生资历在那儿放着,但由于他内心的
纯真感很明显,因此叫韩哥不合适,叫乔生又少亲切,于是有了韩乔这
种很有创意的叫法,只有孙正平,把哥这个称谓真正拥有,也反映了孙
正平在目前体育解说员中的位置。
    仔细想来,孙哥在屏幕上陪伴体育迷的时间应当*长,仅仅参与了
六七届奥运会这一项就很难找到第二个,连宋世雄老师都由于历史的原
因,没有拥有这种机会。由此可见,孙哥作为奥运历史和近几十年中国
体育的见证人是再合适不过的,所以,在我的想象中,一本与此相关的
书,孙哥是该早动笔的,但动笔太早,恐怕也不符合孙哥的性格。
    他似乎是一个更愿意躲在体育赛事后面的解说员,就像一届又一届
奥运会开闭幕式,大多与孙哥的解说紧密相连,但你记住了一次又一次
开闭幕式的精彩,却往往在感动与激动过后,忽略了孙哥的存在。有的
人因此说孙哥不愿意在屏幕上表现个性,但在我看来,这可能正是孙哥
做人与做事的特点,做该做的事,并把该做的事做好,但通过这个机会
放大自己,却似乎不是他的习惯与追求,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职业感
与平静。当然,时间长了,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产生尊敬。
    但认为孙哥在解说中缺少激情,恐怕也是一种误解,只不过,孙哥
更多选择了一种属于他的表达激情的方式。常看篮球的人知道,这是孙
哥的强项,孙哥也时常用他的方式表达比赛中的精彩与平淡之处,甚至
也有不满的时候,也表达,但不伤人。还有一个特点很孙哥,只要与孙
哥搭档解说的专家,都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话语空间,因此孙哥很愿意
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专家来出彩,这一点,也反映了孙哥的低调与

为人。孙哥也想自己,但同时能想别人,并不会让人难堪。
    *后应该用一个小细节来反映孙哥激情与职业的特点。有一年在日
本排球世锦赛上,孙哥在工作中弄伤了腿,很重,几乎行走都难,但他
硬是坚持解说直到比赛全部结束。这期间要奔波在日本各个城市之间,
我一直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如果没有内在的激情与真正的
职业感,这一幕不会上演,而回到国内,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治疗,但
很难听到他对别人讲述,仿佛一切都应当,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可能
就是孙哥,表面平静却拥有内心激情的体育解说员。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16·敲开中国大门的NBA总裁
    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上一次次铩羽而归,(与20年前相比,
  中国的足球迷正在慢慢减少)。与此同时,在街头、工厂和学校,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在篮框下拿起篮球跳投。‘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篮球比赛的观
  众也成倍的增长,对于那些35岁以下的绝大多数篮球迷而言,篮球就
  是NBA,篮球就是乔丹,篮球就是姚明。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NBA是什么,连老太太都知道。中央电视台
  NBA直播的解说顾问徐济成给我讲过两个故事。**是在上世纪90年
 代末,美国有一位专门写篮球的作家来中国采访,在北京的胡同里遇到
  一位老太太,身上的T恤上印着一个愤怒的牛头。美国作家好奇的问:
“你知道身上的牛头是什么意思么?”老太太很不以为然的说:“这还不
 知道?乔丹嘛……什么芝加哥红牛队的嘛……”
还有另一个故事,是徐继成出去采访的时候,好象是在合肥还是哪
座城市。那是一场中国男篮的比赛。傍晚,大徐去报摊上买报纸,卖报
的老太太说:“你这么高的个儿,也是来看篮球赛的吧?”大徐说:“您
也知道有篮球赛?”老太太说:“当然知道了……姚明从NBA挣了大钱
回来了…·”
    NBA正以席卷全球的姿态,成为上亿中国球迷生活中的一部分。今
天的NBA已经拥有了6个分区和30支球队,芝加哥公牛队和休斯敦火
箭队寄托了两代中国NBA球迷的梦想。中央电视台每周有四场NBA的
比赛直播,很多球迷都说,如果没有NBA,他们都无法想象生活会变成

什么样子。这让我想起25年前,
当我**次看到NBA画面的时
候,我和我的同事们感觉到的那
种惊奇和陌生。
    1982年,我刚刚进入中央电
视台的**年,我们体育组每周
做一档《体坛纵横》的节目,每
集50分钟,是从国外寄来的带子
里编播的,我不记得是哪两个队
的比赛了。当我们一看到篮肆赛
的画面时就发出了感叹:我的
天!这美国篮球怎么都打成这样
了?这还是篮球么?球员在空中
飞行,激情四射的大力扣篮,出
神入化的表演。其实如果从现在
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NBA不像今天的NBA这样盛行小球战术,打得
如此快速,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体坛纵横》要配音,但我们完全不
知道球队和运动员的名字。我们请了一位美籍华人的朋友来,他对NBA
比较了解。他一边看一边给我讲,我就做记录。他讲完了,我反复地看
录像带,然后再配解说。当时并不是每一期《体坛纵横》里都有NBA,
如果有也只有五六分钟,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及其深刻。
    到了1986年,中央电视台从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买节目的
时候,其中包括了一部分NBA的内容。当时《世界体育》节目的播出
时间是50分钟,播NBA比赛就占了大概40多分钟。这不是中央电视台
**次播出NBA,而是中央电视台开始比较系统地播出NBA的比赛。
现在美国NBA总部也就把1986年作为NBA进入中国的标志年,2006
年是NBA进入中国市场的20周年。
    我还记得那场播出了40分钟的比赛,是前一年的NBA总决赛,洛
杉矶湖人对波士顿凯尔特人的第六场比赛,是我配音解说的。当时没有
人知道NBA的背景和资料,更别说一些场外的花絮故事了,我只能像
广播电台的解说一样来解说电视节目。我费了很大力气,把那些龙腾虎
跃的球员的名字记住,有“魔术师”约翰逊,有“眼镜蛇”詹姆斯·
沃西,有“大鸟”拉里·伯德,这些球员后来成为了中国球迷耳熟能详
的英雄。10年之后,迈克尔·乔丹把NBA推上了历史的巅峰。

那时候解说NBA碰到的问题很多,因为没有人了解这项赛事,没
有人清楚NBA到底怎么分区,什么赛制,有多少支球队;也没有人知
到那些球队的英文名字应该怎么正确的翻译成中文,没有统一的说法。
比如说,有人说是印第安纳留马队,也有人说是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后
来慢慢地接触多了,译名由新华社的外事部门来负责统一译定,这才有
了一定之规。
    就这样,NBA开始不定期地在《世界体育》节目里出现。直到
1989年,刚刚上任不久的NBA总裁斯特恩先生来到北京,**次敲开
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2004年秋天,当姚明率领休斯敦火箭队和萨克拉
门托国王队来到上海和北
京打NBA中国赛的时候,
整个中国掀起了NBA的热
潮。斯特恩先生从飞机上
下来,红毯垫道,净水泼
街。他成了中国的贵客,
被安排在*好的饭店,*
好的套房里,享受贵宾级
的待遇。这个身材不高的
小老头成了场下的明星,
所到之处都被要求签名合
影。斯特恩已经成了世界职业体育界*成功和*著名的掌门人之一,在
他上任后的20年里,他把NBA的年收益从不到5亿美元提升到超过30
亿美元。他利用电视的力量把NBA传遍全球,成为了篮球的代名词。
一但在1989年的时候,谁知道这个矮个子的美国人是谁?按照中央
电视台的规矩,外国人要进台,必须经过外事部门和领导的批准,办理
证件才行。于是在中央电视台东门的传达室里,斯特恩先生苦苦等待了
40分钟,才等到了当时总编室负责购买节目的李壮同志的接待。当时双
方也没有签任何协议,斯特恩先生就是希望免费向CCTV按期提供NBA
录像带,如果我们觉得好,就按期播出。至于以后的事情再说,等于这
是一笔不要钱的买卖。和15年以后NBA驾临上海和北京时,风卷残云
似的卷钱姿态截然不同。在姚明进入NBA之后,中国的任何一家电视
台和网络视频公司想得到NBA的转播权,一个赛季没有数十万美元,
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1989年,斯特恩先生用送带子的聪明
做法诱惑中国人,他知道只要你开始看NBA,总有一天你不看都不行。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