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7.6(5.5折) 定价  ¥13.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版权信息

  • ISBN:7801490878
  • 条形码:9787801490872 ; 978-7-80149-087-2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的这些论文涉及个人在国际政治中的问题,力求在国际政治观念中赋予个人某种地位的角色。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内容简介

实主义者们重新确认了决策论者的学说及承认由这种理论所导致的前景。这一前景指的是国务活动家作为国家唯一的全权代表,可独自行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之初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这种在**代现实主义者中间极其广泛流行的观念想必是极易为人理解的。我们只要通过50年代末这两条反映现实主义意愿的引语,便足以看清这一点。**条是路易斯·哈利谈政治家的引语:“作为代理人——仅限于官员内——是没有只按照自己主观意识去:处理国家问题的自由的。”第二条是肯尼思·汤普森的更加简明的引语:“政治家应当沿着负责任的官员(指在决策中把他讲的人民安全置于首位的官员)的幽静的小径前进。”这些例子证明,在盎格鲁撒克逊的良好民主传统中,现实主义者们清楚地把国务活动家的代表性塞进了施密特式的例外状况的权限中。然而,按照某些鼓吹者竭尽全力鼓吹的那种范式,国务活动家体现的只能是国家的不可分割的意志。
激进的方法论中的个人主义不可能坚持它对认识论的承诺,因为它提出的所有命题总是从*小即立足于基本形式的:个人i在某种形势j之下完成了一个行动k。这一极其简单的范例所体现的极端意图只能由放弃社会学中一切形式的本位主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鼓动等意愿加以解释。卡尔·波佩尔的极端自由主义纲领的前提是,对极为理性的角色的挑选,只考虑他们的个人利益。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与这种激进的个人主义相连的。相反,一个“封闭”的社会则是与个人的意志听命于集体的约束相一致的。但是,如果奴役和集权是封闭社会面临的境况的话,那么,无组织状态和“害怕自由”则可能正是各种开放社会的前途。
基本的政治问题似乎正是个人、国家和民主的关系问题。民主,不论其直接的形式是代表的还是参与的,均为个人组成的以可大可小的整体为前提的政治关系的原形。而正是从这里出发,产生了城邦或国家的政府。通过民主,尽管选举单位存在变化,但正是个人一公民一选民成为合法权力的唯一源泉。
西方的国家是一种神奇而难以想象的发明。正是这一发
明保证私有企业的自治和确保平民社会通过自发调节而生产
所需的东西……从现实存在上看,西方国家是与人的民主性
质和民主制度的性质相符的一种秩序的发明。
两德重新统一,或按德国人自己的说法,就是他们的统一使两种社会体系发生碰撞,一边是40年来建设起来的共和国,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系统是按照“社会”的精神组织起来的;而另一方则是一个本质上多少有些单一的共同体,其凝聚力不是来自一个单纯的结构,而是来自一个专制体制。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按照“共同体”精神组织起来的共同体国家。在这种国家,我们可以假定个体化发展程度远不如在联邦德国。东德人所要求的“统一性”乃是构造他们这个整体的途径,伴随专制体制的消亡,原来的共同体向个人社会过渡,个人在自由主义下能获得更多的选择,“统一性”也就变得过时了。东德的个人选择是一个受民族选择覆盖的个人选择。
在正式宣布统一之后3年,联邦共和国确实变成一个民族国家,但并不是“一个”德意志社会,“一个”德意志身份;而是两个,一个是西德的,所谓民主的,开放的,多样化的,多种身份的身份;另一个则是东德的,共同体式的,多少有些专制化的,甚至是封闭的,并非所有东德人都认为如此的社会。矛盾的是,如果1989年与1990年要求统一和体现一个德国身份的呼声不带有任何过分的民族或民族主义的情绪,那么统一首先就只是一种手段,一个通向自由社会物质财富及非物质财富的途径;那么正是以这种德意志的“统一”和“身份”的名义,东德的极端主义者由于采摘不到自由主义的果实,就拼命地指责外国人、那些寻求避难者和所谓的“客籍工人”。我们所讲的身份究竟是哪一种?这种身份在1989年体现的是哪种战略?如今体现的又是哪种战略?
很长时间以来,国际关系理论一直忽视个人对国际生活的作用。以纠正这种倾向为由,今天人们又有走到另一极端的危险。
如果把这些人都一一列出,我们可以无限延长这些人物的名单。如果仅限于当代,青霉素和原子弹的发明者对改变世界的面貌贡献很大,超过了很多职业政治家和外交家。除了科学家,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例子:精神领袖、工业巨头、出口商、金融家、社论作者等。但是,现在成立的东西,在过去也成立。火药和牛痘的发明者应该得到与爱因斯坦和弗莱明一样的评价;哥伦布应该与布拉柴以及指挥官库斯托一样得到赞誉,如此等等。
在永不停息和无所不在的千变万化中,角色的概念不幸地被冲淡。人们可以发现许多人物,著名的或不引入注目的,他们从来没有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的意愿,但是他们的发现或思想却在其他人那里得到应用。后者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政治活动家身份的人,尽管变化和改革的起源并不在于他们的活动。
但是,不应滥用建立在政治特殊性之上的论据。因为学科的界限是脆弱的,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在某一地点是政治领域的问题,在另外的地点就不一定是这样,反之亦然。还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证实对个人作用的研究是受到约束的。其一,要对无规则的人口情况进行统计并确认每个人的身份,这无疑是很困难的。更棘手的是,要追踪个人的的轨迹并衡量其对决策者的影响。即使有许多专题论文和著作或许仍不够充分,因为各种影响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一种政治分析如果想要考虑到个人之间所有的关系,即使限制在那些被认为有影响能力的人范围,*后难免淹没在细枝末节之中。历史学的研究也是一样,难以摆脱这一困扰。
我们还应考虑这样的问题,是否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并非有利于新型的个人角色的出现。这是一种可能,但需要慎重探讨。要想知道一些被赋予天才的人能够脱离为其提供一定权力的组织网络在目前还为时过早。如果是这样的话,权力中心的增多和分化就可能带来明显的效应:有利于新型的预言家的出现,但同时其影响的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对历史的回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非国家角色初步的可适用的模式。在使这些模式适应当代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古人所传给我们的聪明才智。海格立斯依靠一个支点来使用他的杠杆,使他成为大力神,而抬起世界。总是有许多海格立斯的追随者,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支点的数目已经大大增加了。
海湾冲突同样也证明:在这类军事行动中,在政治辩论或行动中,各国人民是没有多少地位的。至于辩论,事情的发展似乎表明舆论的演变与动用武力的决策进程并未同步进行。美国舆论的支持规模巨大,但决策在国会是勉强通过的。法国在战斗打响前舆论支持平平,却未进行任何实质性辩论,连在议会也是如此。武器说话之后,舆论纷纷倒向国家元首一边,达到了极不寻常的支持水平,包括那些传统上对军界有抵触的阶层(如知识分子和青年),而且在移民群体或新近归化的人土中很能得到谅解。
在作战过程中,战士作为个人的作用始终被传媒的真空状态(即没有新闻)和自动化战争(电脑操作的武器等等)所掩盖。以至于伤亡统计是零数,这大概是有战争史以来的头一回。海湾战争的伤亡统计学仍有待进行,因为联军的伤亡已被战场上“零伤亡”山的形象所抹煞,而伊拉克的伤亡数字亦从未认真估算。从常规战略上看,战场战争在传统战略意义上是一些军事行动的连接,但进展的过程似乎表明这些军事行动都是纯粹的抽象运作。
战争在本世纪前期被推到了顶峰,但在主要强国之间却被冻结起来,反而为周边冲突开辟了空间。中心地带的战略僵局迫使人们到别处采取行动。个人愈是在理论上与逐步走向总体化的战争息息相关,就愈是在实际上使战争变得与之毫不相干或相距甚远。现在战争确又回到我们身边,虽然它并没有直接威胁我们。这不会是一种倒退,我们也不会因此在欧洲回到核前时期的大规模作战。但我们却将面对一种极其复杂的形势,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理学。
在欧洲或欧洲以外实际战争的重返,不太可能逆转发达国家防务体制中个人边际化的趋势。理论家、军事战略家很可能比过去更多地被召集在一起,以设计特有的军事行动和形式:组织军事机制的模式系统(在本国一级或合作进行)、兵力的计划、有限强度的冲突……。一整套新型的军事行动将要求崭新的实施战略。但以人的眼光看来它们很可能仅仅涉及军队的专业技术部门。
再就是民主国家的舆论界可能被两种特殊发展所触动。**种是某种可能的恐怖主义现象,它可能来到我们的国土上,目的并非取代战争,而是发出战争信号、或充作战争的低调反应。另一种是国际警察行动的要求大为膨胀,其基础是某种保障人权和少数人权利的世界秩序的概念。值得指出的是,人道主义干预或国际警察的概念基本上是政治社会、而非平民社会的产物。人们可以怀疑: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以此为理由一再采取军事行动,会不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改变现在发达国家公众舆论感受到的战争形象。
如果说我们这些国家的舆论对防务机制和冲突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影响,它们却可以控制某些政治辩论,从而对战争的未来影响极大。在我们东部与南方的承诺间如何取得平衡?欧洲裁军的目标和速度应当如何?同与地中海邻近的国家如何合作?这些问题暂时还在讨论之中,而世界新的平衡将取决于它们。
……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目录

前言米歇尔·吉拉尔
导论米歇尔·吉拉尔
**部分伦理道德和认识论问题
**章在决策论和结构主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中脆弱的个人伦理道德克劳斯-格尔德·吉森
第二章国际政治分析中的个人主义与系统论雅克·J.赫尔曼
第三章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个人皮埃尔·阿兰
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个人
第四章运动中的个人:全球动荡的根源詹姆斯·N.罗西瑙
第五章个人对国际系统的影响——关于结构的思考迈克尔·尼科尔森
第三部分普通个人的认同感和忠诚感
第六章在国际危机中团结在总统身边和对总统的认同雅克·热尔斯特莱
第七章个人与民族统一——从民主德国的消失到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安娜-玛丽·勒·格洛阿耐克
第八章跨国行为:从个人到国家——关于东非的大众国际行为模式弗朗索瓦·康斯坦丁
第四部分特殊情况下的个人行为
第九章非武装的预言家马塞尔·梅勒
第十章叛徒、双重代理人还是助人的骑士?跨国企业的领导者苏珊·斯特兰奇
第五部分在战争面前和战争之中的个人
第十一章失去的战争,失而复得的战争——个人在战略论述中的地位多米尼克·大卫
第十二章学者反对核战争:帕格沃什运动约翰·克莱因
第十三章个人在战时法中的地位或国家未曾有过的透明性让·皮埃尔·科林
译者的话
展开全部

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

米歇尔-吉拉尔教授执教于巴黎第一大学政治系。由他主持编著的《国际政治中的个人》一书,堪称现今西方国际政治学方面的代表性力作,于1994年出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