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作者:姚亚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9-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4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8(4.9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版权信息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5章,以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为中心论题,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诸多方面展开议论,论证了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论证了理想的构建的政治领导和权力运作;共同理想构建的社会参与思想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其发展和作用的全过程。
繁荣社会科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发展和繁荣的过程。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集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呼唤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呼唤着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换言之,没有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真正的发展和繁荣。理论贵在创新,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理论重在创新,创新需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理论功在创新,只有创新的理论成果,才能探索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启示实践、指导实践,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坚持“百花刘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事的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新世纪的世界,新世纪的中国,新世纪的江西,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许许多多的政治、经济、社会、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解答。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目录


**章 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 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1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理想的个人性与社会性
  2社会理想和共同理想;理想的先进性与广泛性
  3*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理想的远大性与现实性
  4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理想的内涵
 二 共同理想的形成规律
  1形成共同理想的经济条件
  2形成共同理想的政治条件
  3形成共同理想的外部条件
 三 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理想的时代背景
  ……
 四 共同理想的基本功能
 五 我国理想建设的理论创新
第二章 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实必然
 一 执政意识与社会凝聚是当代中国构筑共同理想的国家目的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构筑共同理想的国情基础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构筑共同理杨的社会条件
 四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构筑共同理想的国际环境
第三章 共同理想形成过程中的领导权威与权力运用
 一 党的领导是形成共同理想的根本保证
 二 现代化发展中社会对国家的分离
 三 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第四章 共同理想形成过程中的利益表达与实践难题
 一 形成共同理想的基础在于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形成共同理想的难点在于处理社会群体的利益差异
 三 形成共同理想的关键在于政府准确把握人民根本利益和综合反映社会各集团利益
第五章 共同理杨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参与与思想教育
 一 中国社会共同理想的构筑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 广泛的社会参与需要通过思想启蒙教育进行社会动员
 三 思想启蒙教育的三大内容
后记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研究的着眼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 作者简介

陈炎,男,1916年12月生,浙江省鄞县人。北京大学东方系教授,兼任宁波大学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民族学院名誉教授、昆明郑和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和中国海交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名誉理事。1946年毕业于国立东方语专后,留校任教。1949年该校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合并,一直任教至今。近些年来,开创性地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内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者。研究成果卓著,多次应邀出国参加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会议和讲学。1991年应邀作为中国惟一特邀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马尼拉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和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学术著作有:《战斗中的马来亚》、《缅甸史》、《战后东南亚史》等。近十年来,在海内外发表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有:《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及论文百余篇,其中《略论海上丝绸之路》1986年获北京大学首届科研成果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