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作者:段德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2.3(7.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96107
  • 条形码:9787010196107 ; 978-7-01-01961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内容简介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旨在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对境外宗教渗透进行长时段的意识形态分析。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共含“境外宗教渗透概论”、“美国公民宗教与境外宗教渗透”、“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境外宗教渗透与宗教民族主义”和“新中国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五章。其中,**章旨在对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逻辑解析,阐释境外宗教渗透意识形态输出的政治本质以及批判“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历史必要性,具有“总论”的性质和地位;第二至第四章旨在分别从美国公民宗教、苏东剧变和宗教民族主义三个维度具体阐述境外宗教渗透的意识形态性质和政治本质,具有“别论”的性质和地位;第五章旨在在总结我国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国家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做一番战略思考,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有效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不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而且还需要具有一系列战略举措、组织保障和战略管理,具有“策论”的性质和地位。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目录

前言

一、境外宗教渗透概论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一种意识形态的宗教
对境外宗教渗透主客模式的一个解析
简论作为“跨国型意识形态”的宗教意识形态
宗教殖民主义及其哲学基础
新冷战时期我国宗教问题的意识形态意义分析
“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二、美国公民宗教与境外宗教渗透
美国公民宗教的宏大叙事
美国公民宗教的政治轨迹
美国对华宗教渗透新模式及其意识形态演变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
“文明冲突论”的三种历史形态

三、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不能忘却的插曲
试论苏维埃俄国在社会主义初创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经验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背景下苏联对宗教问题认识的转向
试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尝试
宗教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1947-1980年间人民波兰政教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
对人民波兰反宗教运动的一点反思
我们是如何思考和写作《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研究》的

四、境外宗教渗透与宗教民族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和世界霸权主义的沆瀣一气
当代疆独的意识形态分析
后“9·11”时代的疆独及其活动特征分析

五、新中国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新中国宗教工作的曲折历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历史回顾与历史启示
论中国基督宗教“有限自养”说的历史背景及政治实质
新中国成立初期抵制宗教渗透的斗争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战略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节选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现在,我们面对“境外宗教渗透”这个固定词组,同样有一个对境外宗教渗透活动“**施动者”、“主体”和“发出者”的正确确认问题。我们说在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组中有“主人公的缺席”问题,这是从词面意义上讲的,而非是从深层结构上讲的。从其深层结构上看,境外宗教渗透的**施动者、主体或发出者肯定是有的。因为没有**施动者、主体或发出者的任何行动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看到“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组中“主人公的缺席”固然重要,从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组中找到或召回“缺席的主人公”则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仅我们对境外宗教渗透的认识因此而只能一知半解,而且我们对境外宗教渗透的考察也将失去其全部实践意义。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本真地找到或召回“缺席的主人公”呢?  然而,尽管在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组中“主人公”“缺席”,但我们为要找到或召回这一“缺席的主人公”,除了回到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组本身,却再也没有别的途径。因为为简洁计,主人公的缺席在任何一种语言的叙事或固定词组中,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我们汉语中就有不少成语是“缺席”“主人公”的。例如,“刻舟求剑”和“口蜜腹剑”就是如此。“刻舟求剑”中似乎隐去了“谁”“求剑”和“谁”“刻舟”的问题。而“口蜜腹剑”则似乎隐去了“谁”“腹剑”而“口蜜”的问题。诚然,作为“刻舟求剑”成语中的“谁”在《吕氏春秋》的“察今”篇中是清清楚楚的,这就是那个作为“涉江者”的“楚人”。作为“口蜜腹剑”成语中的“谁”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是清清楚楚的,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然而,既然成语的一项本质特征即在于言简意赅,其缩略一些东西也就可以理解了。问题是读者在看到这些成语时如何能够非常敏捷地将其与其出处或整个意义域关联起来,从而立即意识到这个“缺席”的“主人公”及其泛指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显然是一个溯源的逆过程。现在,当我们立意寻找“境外宗教渗透”这一固定词语的“缺席”的“主人公”,看来也当遵循这样的思路。按照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主人公”之所以“缺席”,从句法学的角度看,乃是由于我们把问题简单化,仅仅着眼于“整个信息清单的谓项”,从而“撇开了与信息相关的施动者(主项)”。因此,我们也就只能藉对谓项的分析或考察来寻找与之相关的施动者(主项),而这也正是我们对谓项的分析所必须的。格雷马斯在谈到这样一种必要性时,强调指出:“问题的简单化在于我们撇开了与信息相关的施动者。因为连续的信息要被视为一个算式,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信息中显现的功能都归于同一个施动者。品质信息也一样,只有当它们包含同一个施动者的全部限定成分时才成为一个类。因此,现在必须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把施动者的多元性对信息和信息清单的影响考虑在内。”①毫无疑问,从元语言的角度看问题,主项对于谓项、施动者对于功能和品质享有一种支配地位。因为施动者总是“代表”、“甚至可以说是包涵了谓项类”,“我们设定的功能模型和品质模型也要受控于层次更高的组织模型,亦即施动者模型”。②但正如格雷马斯所强调指出的,功能和品质与施动者的关系在信息层面和话语显现层面的路向却正好相反:“在单独予以考虑的信息层面,功能和品质看来是归属于施动者的,但在话语显现层面,情况则相反。我们看到,在话语显现层面,功能和品质一样,都能产生施动者”。③换言之,倘若从话语显现层面看问题,我们便完全可能从显性的谓项推演出隐性的主项,从主体的活动或功能推演出实施活动或展现功能的主体。就我们目前讨论的“境外宗教渗透”这个固定词组而言,我们因此而有可能从“境外宗教渗透”推演出实施境外宗教渗透的“主体”、“**施动者”和“发出者”。  现在,我们就尝试着从“境外宗教渗透”这一谓项短语推演出它的主项或主体。前面我们在讨论境外宗教渗透活动的政治实质时,曾经指出:境外宗教渗透的政治实质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输出”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复制”,是一种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颠覆和破坏活动;境外宗教渗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宗教问题”。基督宗教的《圣经》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④据此,我们便应当说:境外宗教渗透是一个“当归给”“凯撒”的问题,而非一个“当归给”“上帝”的问题,是一个“当归给”政治活动家的政治问题,而非一个“当归给”宗教活动家的宗教问题。由此我们还可进一步得出结论说:境外宗教渗透的本真的主项或主体不应当判给宗教或宗教活动家,而应当判给政治活动家或境外敌对势力。基于这样一种主(主项、主体)一谓(谓项、客体)结构或施动者结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有效地开展国际宗教文化交流,而且还可以完全打消一些人关于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会障碍国际宗教文化交流的顾虑,从而使之放心地投身到防范和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实践活动中去。换言之,对于境外宗教渗透主体的这样一种“找出”或“召回”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境外宗教渗透研究 作者简介

  段德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境外宗教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研究”(09JZD0004)首席专家。出版相关著作《新中国宗教工作史》《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研究》(主编)和《境外宗教渗透论》。在《世界宗教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与无神论》等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