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作者:焦李成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666
中 图 价:¥126.0(6.7折) 定价  ¥1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版权信息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内容简介

焦李成、侯彪、王爽、刘芳、杨淑媛等著的《雷达图像解译技术/雷达与探测前沿技术丛书》针对高分辨力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和极化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的国际前沿及热点领域,系统地介绍高分辨力SAR和极化SAR的成像机理及其在SAR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发展与应用,重点介绍高分辨力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的方法和极化SAR噪声抑制技术;其次,介绍基于结合统计信息、区域信息和上下文信息的高分辨力SAR图像地物分割与分类以及基于极化散射特征、极化统计特征和极化图像特征的极化SAR图像分类;*后,讨论不同高分辨力SAR图像(舰船、飞机等)目标检测、识别及分类的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校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雷达图像解译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高分辨力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研究意义 1.2 高分辨力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研究现状 1.3 高分辨力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分辨力SAR图像干斑抑制 2.1 SAR的基本原理 2.2 高分辨力SAR图像降斑方法研究现状 2.2.1 多视处理降斑 2.2.2 空间域降斑 2.2.3 小波域降斑 2.2.4 后小波域降斑 2.2.5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降斑 2.2.6 基于非局部滤波的降斑 2.2.7 降斑方法研究总结 2.3 相干斑的统计模型与降斑效果评价 2.3.1 相干斑的统计分布与模型 2.3.2 降斑效果评价 2.4 基于方差系数统计的相干斑强度估计 2.4.1 基于均值一标准差平面的相干斑强度估计 2.4.2 基于方差系数统计的相干斑强度估计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4 小结 2.5 基于统计相似性度量与局部同质区域分割的SAR图像降斑 2.5.1 背景介绍 2.5.2 传统的像素相似性度量方法及缺陷 2.5.3 乘性噪声模型下的比值距离 2.5.4 基于比值距离统计分布的相似性度量 2.5.5 基于像素相似性度量的局部同质区域分割 2.5.6 基于ML准则的降斑图像估计 2.5.7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8 小结 2.6 基于图像块的统计相似性度量的SAR图像降斑 2.6.1 背景介绍 2.6.2 期望滤波器与SAR图像降斑 2.6.3 基于图像块的统计相似性度量 2.6.4 基于图像块加权的SAR图像降斑 2.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6 小结 2.7 基于统计模拟门限的自适应非局部均值降斑滤波器 2.7.1 背景介绍 2.7.2 自适应搜索窗 2.7.3 基于统计模拟的自动相似性门限 2.7.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极化SAR相干斑噪声抑制 3.1 雷达极化的基本理论 3.1.1 散射过程的描述 3.1.2 散射矩阵的描述 3.1.3 极化SAR数据的形式 3.2 相干斑统计模型及去斑效果评价 3.2.1 相干斑统计分布 3.2.2 相干斑模型 3.2.3 相干斑抑制评价指标 3.3 极化SAR处理平台 3.3.1 ENVI 3.3.2 PCI Geomatica 3.3.3 RAT 3.3.4 PolSARpro 3.3.5 CAESAR-POLSAR 3.4 基于核回归的极化SAR相干斑抑制 3.4.1 核回归理论 3.4.2 基于核回归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 3.4.3 基于核回归的极化SAR相干斑抑制 3.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非局部均值思想用于极化SAR噪声的抑制 3.5.1 非局部均值算法简介 3.5.2 贝叶斯非局部均值算法用于极化SAR噪声的抑制 3.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基于非局部双边滤波的极化SAR相干斑抑制 3.6.1 极化SAR数据的相似性度量 3.6.2 极化SAR非局部双边的相干斑抑制 3.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分辨力SAR图像地物分割与分类 4.1 基于三马尔可夫随机场的SAR图像分割 4.1.1 基于模糊的三马尔可夫场SAR图像分割 4.1.2 基于三马尔可夫场的SAR图像融合分割 4.1.3 小结 4.2 多尺度和多层稀疏表示的SAR图像分类 4.2.1 基于稀疏表示的SAR地物分类 4.2.2 基于稀疏表示的多层SAR地物分类 4.2.3 基于稀疏表示和不同尺度的SAR地物分类 4.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5 小结 4.3 基于签名框架的SAR图像分类与分割 4.3.1 背景介绍 4.3.2 基于随机投影的Signature局部特征分布描述 4.3.3 地球移动距离的计算 4.3.4 基于Signature框架的SAR图像地物分类算法 4.3.5 基于Signature框架的SAR图像分割算法 4.3.6 基于ZigZag扫描和签名框架的SAR图像分割算法 4.4 基于图模型的SAR图像分割 4.4.1 基于图模型的SAR图像分割方法 4.4.2 基于超像素和图模型的快速并行SAR图像分割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分辨力极化SAR图像地物分类 5.1 高分辨力极化SAR理论基础 5.1.1 极化的表征 5.1.2 散射体的极化描述 5.1.3 微波成像的散射机理 5.1.4 极化目标分解 5.1.5 极化SAR统计建模 5.1.6 小结 5.2 基于Freeman分解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2.1 背景介绍 5.2.2 传统基于散射机理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5.2.3 基于Freeman分解和同极化比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5.2.4 基于散射功率熵和同极化比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5.2.5 小结 5.3 基于谱聚类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研究 5.3.1 一种基于Mean Shift和谱聚类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3.2 基于Freeman分解和谱聚类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4 基于K-Wishart分布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4.1 基于Freeman分解和K-Wishart分布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4.2 基于K-Wishart分类器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5.4.3 基于MRF和K-Wishart分布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5.5 基于区域的无监督极化SAR图像分类 5.5.1 类别自适应的无监督极化SAR图像分类 5.5.2 基于改进分水岭的无监督极化SAR分类 5.6 基于均值漂移和区域WishartMRF的极化SAR地物分类 5.6.1 背景介绍 5.6.2 基于改进的均值漂移和MRF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5.6.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分辨力SAR图像目标检测 6.1 基于视觉注意的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6.1.1 自底向上的图像显著区域检测 6.1.2 自顶向下的SAR图像水域分割 6.1.3 基于选择性注意机制的SAR图像舰船检测 6.2 基于分层CFAR的高分辨力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6.2.1 背景介绍 6.2.2 SAR图像目标检测基础理论及算法 6.2.3 多层CFAR算法目标检测 6.3 基于压缩感知的SAR成像和检测一体化舰船目标检测 6.3.1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力SAR稀疏目标成像 6.3.2 基于低秩矩阵重建的高分辨力SAR稀疏目标成像 6.4 基于疏散度的高分辨力SAR图像桥梁目标检测 6.4.1 基于疏散度的水域提取 6.4.2 桥梁检测 6.4.3 实验及分析 6.4.4 小结 6.5 基于模板匹配的SAR图像飞机目标检测 6.5.1 基于机场特征的局部阈值分割 6.5.2 飞机模板设计 6.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分辨力SAR图像目标识别与分类 7.1 基于压缩感知与流形学习的SAR目标识别 7.1.1 基于随机观测矢量与混合因子分析的SAR目标识别 7.1.2 基于观测矢量与正交三角分解的快速目标识别 7.2 基于协同神经网络的SAR图像识别 7.2.1 协同神经网络 7.2.2 免疫克隆规划协同神经网络 7.2.3 基于免疫克隆规划与协同神经网络的SAR图像识别 7.2.4 基于协同神经网络的免疫克隆集成算法 7.2.5 小结 7.3 基于核匹配追踪的SAR图像识别 7.3.1 追踪算法 7.3.2 核匹配追踪 7.3.3 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与核匹配追踪的图像识别 7.3.4 基于免疫克隆与核匹配追踪的快速图像目标识别 7.3.5 小结 7.4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图像分类与分割 7.4.1 学习方法简介 7.4.2 基于拉普拉斯正则化*小二乘的半监督SAR目标识别 7.4.3 结合Nystrom的图半监督纹理图像分割 7.4.4 自调节参数的半监督谱聚类 7.4.5 总结与展望 7.5 谱聚类维数约简算法研究与应用 7.5.1 背景介绍 7.5.2 维数约简算法的研究 7.5.3 基于多参数自调节谱聚类维数约简的图像目标识别 7.5.4 基于局部标度切的监督维数约简及其应用 7.5.5 基于核标度切监督维数约简的图像目标识别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语
展开全部

雷达图像解译技术 作者简介

焦李成,1959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IEE EFellow,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批会士,IEEE西安分会执委会委员、奖励与认证委员会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西安分会主席,IET西北分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E ETGRS副主编,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国际合作学部委员,CCF杰出会员,获“全国模范教师”及陕西省“重点领域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层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一等奖7项。主要研究领域为遥感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自然计算和智能信息处理。 侯彪,1974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IEEE会员,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ET西安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陕西信号处理学会理事,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成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第十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各1项。主要从事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的研究。 王爽,女,1978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IEEE会员,电工电子国家示范中心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IET西安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及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SAR图像解译与目标识别的研究。刘芳,女,1963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IEEE高级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陕西省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委员,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7项,合作出版专著10部。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深度学习与智能图像感知等方向的研究。 杨淑媛,女,1978年出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IEEE高级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主要从事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方向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