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作者:张德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01 页数: 183
读者评分:4.5分8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1.7(6.5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076488
  • 条形码:9787208076488 ; 978-7-208-0764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内容简介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人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际(1915-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目录

简体版自序
儒家伦理、社会学与政治秩序——序张德胜著《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原版自序
**章 规范的挑战
一、提问与思想方向
二、失范的社会
三、春秋战国的失范情况
四、失范与社会变迁
第二章 儒家的回应
一、规范问题与规范回应
二、孔子学说的规范特色
三、规范共认与礼治秩序
四、规范内植与个人修养
五、秩序自家庭开始
第三章 儒家以外的回应
一、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
二、法家的霸术及强制秩序
三、道家的自卫机制与自然秩序
四、墨家之草根本色及尚同秩序
第四章 儒家思想与社会控制
一、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
二、国家意识形态的竞逐
三、国家意识形态与儒学全方位化
第五章 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一、动乱创伤与秩序情结
二、和而不同
三、节情敛欲
四、贱己贵人
五、对等回报
第六章 佛道伦理与秩序情结
一、儒道佛三家思想之消长与交融
二、道佛思想对儒家伦理之补充
三、道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四、佛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秩序建设
一、传统社会秩序的基础
二、现代化带来的转变
三、法治与市场的局限
四、由社群主义说到儒家思想
展开全部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 节选

版自序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
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
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
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入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
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
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
际(1915—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
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
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
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
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
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这本书能够以简体版印行,与国内更广大的读者群见面,首
先要感谢李向平教授热心从中穿针引线。是他先行与上海人民
出版社的李卫先生联系,一切都安排好了,才征求我的意见。真
的是个有心人!
    由于本书原版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我无法找回原来的电子
 版,幸好有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学生工读计划资助,并且得
到系里罗漪琪同学的帮忙,把原著从书本转成电子版,方便修改
内文。
    为了尽量保留原书面貌,修改的地方不多。我只把原书**
章“社会学与思想诠释”和*尾一章“儒家伦理与现代中国”删掉,
另外补上“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秩序建设”,作为全书总结。补上
的一章,大抵采自本人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名为(香港社会
的秩序基础:从低度整合到高度自觉),刊于刘兆佳所编《香港二
十一世纪蓝图》,第235—254页,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印行。
除此之外,我也在若干地方做了一些修饰。由于幅度不大,也就
不逐一说明了。
    2007年9月10日于香港
 第三章儒家以外的回应
    春秋战国号称百家争鸣,但有比较系统的学说传于后世者,
大抵只有儒、道、墨、法四家。其他各家的论著何以没有遗留下
来?真正的原因已不可考。历史的偶然因素是不能抹煞的,但
除非逼不得已,我们总不愿意求助于这个含糊的变项来解释
一切。
    首先,没有遗留下来的东西,可能本身份量不够,如许行之徒
所宣扬的,只是某种简单的主张,不足写下来成一家之言。其次,
即使有分量的学说,如果未能独树一帜,难免在上述四家的影子
笼罩下而变得黯然无光。第三,尽管有些学说既具分量,亦有特
色,如果不与时代的脉搏一同呼吸,虽足以引起部分徒众之好奇,
终不能如潮掩至,蔚然成一时代思想。
    遗留下来而较有系统的学说,尽管只有四家,不过已有相当
的代表性。四家之中,只有儒家直接响应规范的挑战,其余三家,
都不是像孔子那样以建立社会秩序为终极关怀。大抵言之,法家
专注于设计霸术,墨家为普罗大众请命,道家则致力于乱世中找
寻自我救赎。
    三家固然别有怀抱,不过大家都要面对时代规范的挑战,因
此于治乱问题亦多所议论,并且提出各自独特、互为补充的见解。
儒家的回应上章已交代过,此处一并讨论法、道、墨三家。
 一、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
    谈到法家,有两点须要注意:**,与儒、道、墨三家不同,法家
没有明显的创建者。孔子是儒家的不祧之祖,墨子手创墨学,道家
宗师老子,已是世所公认。至于谁是法家的开山祖师,至今尚无定
论。管子提出以法治国,然其思想驳杂,既有儒家明礼观点,复被
《汉书·艺文志》列人道家次属。所以萧公权只许之为商韩学术之
先驱,而非法家开宗之宝典。①管子之外,春秋时人与法家思想有
渊源者,尚有邓析。但萧公权以其思想与商韩等人定法一民之旨
相悖,亦不足以为法家之祖师。②其实严格之法治思想,到商鞅而
后成熟,难怪鲁宾(Vitaly Rubin)尊之为法家的始创人。③不过这
只属个别看法,尚未获得学界人士普遍承认。至于韩非,其思想
虽足以代表法家精神,但只是集大成者,不是开山宗师。
    第二,儒墨两家均发源于鲁国,地域狭小。法家诸子宗邦之
分布,则遍及齐(管仲)、卫(商鞅)、郑(邓析、申不害)、魏(李悝)、
赵(慎到)、韩(韩非),几达黄河流域之全部。由此可见,法家并非
创于一人,而是乘时而起的时代产物。正如萧公权所言:“法家思
想与晚周时代之一般社会情况相应。故其起也异地同心,蔓延较
远。”④可以说,儒家思想之发轫,是逆势而起,故有孔子力挽狂澜
 于既倒;法家学说之产生,则是顺潮而兴,呼应当时社会发展所出
现的新形势,亦即是**章提及的急剧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
来的社会关系的转化。
    如果说儒家思想植根于小农社会的话,法家思想便是大都市
精神状况的反映。冯友兰指出,西周时代的封建社会,所谓一国
幅员,本已甚狭,而一国之内,又分为若干家邑。范围既小,组织
亦简单。①在这种小人群社会里,仅是传统习俗,已足以规范人心。
法律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不合衬的、不协调的。生活在周围
的都是熟人,大家讲人情,这与法律就事论事的精神不一致。基
本上,孔子思想反映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社会的伦理,自然不会赞
同以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听讼,吾犹人,必也使无
讼乎!”②
    踏进春秋战国之后,社会经历急剧变迁。前文说过,传统习
俗在小农社会特别有效,主因之一,是变迁的步伐很慢,几乎处于
静止状态。生活上许多问题,都可以沿用前人的成法解决。然而
在变动不居的年代,社会往往会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使传统智
慧显得束手无策。传统习俗既然不再那么灵验,众人对之所怀抱
的敬畏之情,也就大不如前了。



商品评论(8条)
  • 主题: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

    很薄的一本书,看着书名有点意思就买了。

    2015/9/12 13:21:00
    读者:ala***(购买过本书)
  • 主题:作者是香港人

    作者是香港人,此书有香港版,后面不太一样

    2015/7/31 15:24:45
    读者:zoo***(购买过本书)
  • 主题:还不错的书~

    居然不枯燥,虽然也不算严谨,这么个题目,我以为得是学究书,其实还是偏文化随笔风格多点。

    2015/6/22 13:50:21
  • 主题:专业买书副业阅读

    课不错书也不错教授也不错

    2015/4/29 7:57:18
    读者:hcy***(购买过本书)
  • 主题:社会学的作品

    西方学者的学术作品,理论性较强

    2015/4/10 22:06:52
    读者:che***(购买过本书)
  • 主题:值得购买。

    看上去不错。

    2015/3/23 15:03:48
    读者:lia***(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一个新视角,不同的感觉

    从已有的东西里翻出新意来,不容易。该书是从一个新视角,沟通中国传统学说与西方社会学方法,给人不同的感觉。

    2014/9/26 10:42:11
    读者:zhy***(购买过本书)
  • 主题: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的问题

    很深刻的探讨,值得参考

    2014/5/18 2:44:16
    读者:lo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