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作者:敏泽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42 页
读者评分:4.8分40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1(3.5折) 定价  ¥1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7535541674
  • 条形码:9787535541673 ; 978-7-5355-4167-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2004年1版1印,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敏泽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评论家。曾获中国图书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届鲁迅文学理论奖等

 以中华书局1962年版《汉书》、上海古籍1965年版《艺文类聚》、人民文学1958年版《文心雕龙》等300册书目作参考

 上卷叙述了中国文学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下卷论述了对立互补的二无化文学思想格局至文学批评研究中凸现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友情提示:由于本书出版年代久远,书顶或书底切口有黄斑,介意的读者慎拍!

  中国文学思想是与*初的口头文学一起萌芽孪生的,它是将总结历史的教训视为文学的根本职责,本书着重论述了诸如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它的*基本的特点是什么?等等此类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籍。

 

  该书分上卷:**编先秦两汉时期、第二编魏晋南北时期、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下卷:第四编宋金元时期、第五编明清时期、第六编近代。上卷叙述了中国文学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下卷论述了对立互补的二无化文学思想格局至文学批评研究中凸现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思想是与*初的口头文学一起萌芽孪生的,它是将总结历史的教训视为文学的根本职责,本书着重论述了诸如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它的*基本的特点是什么?等等此类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目录

上册序……………………………………………………………1**篇 先秦两汉时期……………………………………1绪论…………………………………………………………1**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萌生……………………………8 **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萌芽…………………9 一、口头文学的发生与文学思想的萌芽……………9 二、文学思想的萌芽与原始宗教祭祀………………12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生长…………………18 一、初期的书面文学…………………………………18 二、初期的文学与文学思想…………………………21 三、中国文学思想的生长……………………………31 第三节 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33 一、农耕社会及其文学思想基础……………………33 二、文化历史化与文学思想…………………………36 三、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的基本特点……………41第二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奠基……………………………44 **节 儒家文学思想本体论…………………………45 一、孔子论“文”“言”……………………………45 二、孔子论“礼” “仁”…………………………49 第二节 儒家文学功能论………………………………53 一、孔子论“诗”……………………………………53 二、孟子论“乐”……………………………………55 第三节 儒家文学批评论………………………………58 一、孔子论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58 二、孟子论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者修养……………62 第四节 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67 一、基本的理论构架…………………………………67 二、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70第三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反质……………………………73 **节 道、墨、法文学本体论………………………74 一、墨子论“非乐”…………………………………74 二、老、庄论“道……………………………………76 三、庄子论“真”、“情”…………………………81 四、商、韩论“文学”………………………………84 第二节 墨、法文学功能论……………………………89 一、墨子论“文学”、“言谈”……………………89 二、韩非论“言行”…………………………………90 第三节 道、墨、法文学批评论………………………92 一、墨子论文学批评的标准…………………………92 二、韩非论文学批评的多样性………………………93 三、庄子论文学批评的心理状态……………………95 第四节 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101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富和补苴……………………101 二、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106第四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演进……………………………108 **节 演进中的文学本体论…………………………109 一、 《易传》、 《吕览》、《苟子》论文学起源…109 二、屈原、《易传》论文学形象……………………116 三、屈原、苟子、 《吕览》论内容与形式………119 四、屈原、荀子论情感………………………………124 第二节 演进中的文学功能论…………………………129 一、《苟子》、《吕览》论文学功能………………129 二、屈原论文学功能…………………………………132 第三节 演进中的文学批评与鉴赏论…………………134 一、 《苟子》、 《吕览》论文学批评……………134 二、屈原、宋玉、《吕览》论文学鉴赏……………136 第四节 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142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充实……………………………142 二、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145第五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定型……………………………150 **节 一般的思想文化背景…………………………151 一、儒家思想的独尊…………………………………151 二、 《离骚传》——文学思想的儒化……………153 三、文学的抗争与儒家文学思想的专制……………158 第二节 两汉文学思想的基本理论……………………162 一、汉人“礼”“乐”观……………………………162 二、汉人原道、征圣、宗经观………………………167 三、汉人作家使命观…………………………………172 四、汉人文学情感观…………………………………174 五、汉人文学创作条件论……………………………178 六、汉人文学创作风格论……………………………181 七、汉人文学体裁与表现手法差异论………………183 八、汉人文学内容与形式论…………………………186 九、汉人文学批评与鉴赏论…………………………190 第三节 两汉文学思想在批评中的实践………………195 一、屈原批评之争……………………………………195 二、屈赋批评之争……………………………………206 第四节 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209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满……………………………209 二、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212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215第六章思想解放与文学走向自觉…………………………215 **节 思想解放的兴起与文学思想的变化…………215 一、思想解放的兴起…………………………………216 二、文学思想的变化…………………………………224 第二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上)…………………237 一、文学自觉的兴起与时代…………………………237 二、生命意识的兴起及其走向………………………241 三、情的自觉与凸显…………………………………260 第三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下)…………………265 一、文学团体的活跃…………………………………265 二、骈体文的兴起……………………………………273 三、小说的繁兴与其开始走向自觉…………………278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演进………………………………285 一、文学含义的纯化与文笔之辨……………………286 二、从文学总集的成立看文学观念的变化…………294 三、从对文体特征的探讨看文学观念的演进………302第七章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文学特点认识的深化309 **节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关于个性的张扬等…310 一、关于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310 二、关于对作家个性的重视及本末之辨等…………318 第二节 关于文学特点认识上的深化…………………325 一、诗的缘情特点的强调……………………………326 二、论想像及灵感等…………………………………331 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凸现………………………………337 一、向外开拓的审关意识与文学思想………………338 二、审关意识的觉醒及其向内的开拓………………343第八章 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著作的兴起及其所表现的文学思想…351 **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上)………………354 一、体系及所原之“道”……………………………354 二、文学发展观………………………………………358 三、批评论方面的新贡献……………………………365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下)………………368 一、论想像……………………………………………368 二、论情感……………………………………………371 三、作家的才能、禀性与风格………………………374 四、论风骨等…………………………………………378 第三节 《诗品》的文学思想…………………………383 一、诗学研究的新开拓………………………………383 二、新的命题的提出及其论述上的特点……………385 三、对“自然英旨''艺术效果的追求……………390 第四节 南北朝其他文论中所表现的文学思想………392 一、关于诗歌声律关的讨论…………………………392 二、两篇文论所表现的两种文学思想的对立………395第九章 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学思想…………………403 **节 建安至东晋……………………………………403 一、建安:追寻个性化的创作道路…………………404 二、正始:实现言外之旨的努力……………………409 三、西晋:华丽倾向的全面展开……………………415 四、东晋:以玄学人生化推动文学的消释作用……420 第二节 宋齐梁陈及北朝………………………………426 一、宋齐: “声色大开''的赏悦化倾向………426 二、梁陈:抒情的狭隘化、享乐化…………………432 三、北朝:在质朴求实中建立自信…………………437第三篇 隋唐五代时期……………………………………445绪论…………………………………………………………445第十章 隋至唐初的文学思想……………………………458 **节 对六朝绮靡文风的反拔………………………459 一、隋代矫正浮靡文风的教训………………………459 二、对南朝文风批评的新视角………………………466 第二节 文质并重思想的确立…………………………472 一、文质并重思想的提出……………………………474 二、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思想………478 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兴起………………………………483 一、初唐诗风与近体诗学的兴起……………………483 二、近体诗学兴起所关注的问题……………………487 第四节 余论……………………………………………494第十一章 盛唐时期的文学思想…………………………500 **节 转益多师与别裁伪体…………………………501 一、李白对六朝文学的否定与肯定…………………501 二、 “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504 第二节 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审美追求……………512 一、兴象、风骨并重思想的提出……………………512 二、兴象、风骨并重在唐代诗学思想上的意义……515 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深化………………………………523 一、 《诗格》的诗学思想…………………………523 二、 《诗式》的诗学思想…………………………530 第四节 余论……………………………………………538第十二章 中唐时期的文学思想…………………………546 **节 中唐社会变革与文学发展……………………547 二、文学革新与复兴儒学……………………………548 二、对汉代儒学及六朝文学的批评…………………551 三、社会变革中的新因素对文学思想的影响………555 第二节 古文运动的文学思想…………………………559 一、古文运动的兴起…………………………………559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568 三、柳宗元与古文运动………………………………575 四、其他人的文学思想………………………………581 第三节 新乐府运动诗学………………………………585 一、新乐府诗学的兴起………………………………585 二、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590 三、元稹与新乐府运动………………………………597 四、余论………………………………………………599第十三章 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604 **节 中唐文学革新思想的延伸与衍化……………605 一、重事功的文学思想等……………………………606 二、新乐府精神的张扬………………………………612 三、中唐文学革新思想与其后继者之同异…………617 第二节 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620 一、以“韵”、“味”及“味外之旨”为中心的诗学思想…621 二、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625 第三节 晚唐的其它文学思想…………………………633 一、娱乐诗说…………………………………………633 二、独树一帜的文学思想……………………………639 三、功利主义文学思想的升温………………………644 下册第四篇 宋金元时期………………………………………1第五篇 明清时期…………………………………………279第六篇 近代………………………………………………471[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要引用、参考书目………………680主要人名索引………………………………………………690
展开全部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节选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作者简介

  敏泽(1927——2004)(原名侯富林、侯民泽)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评论家。1927年6月出生于河南渑池。1948年毕业于北平铁道学院,8月在冀中解放区参加工作,12月,任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干事,1949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理论、编辑组组长,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1976年,在河北保定地区文化局任创作员,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文艺理论室从事科研、编辑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0年至1996年担任《文学评论》主编。

商品评论(40条)
  • 主题:

    精装,品相佳,物美价廉,值得拥有。

    2020/6/7 12:55:12
    读者:262***(购买过本书)
  • 主题:价廉物美,精装好书

    物流快,包装仔细,书值得看,纸质量,内容非常好,五星好评

    2020/5/28 15:13:50
    读者:285***(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文学思想史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册着重论述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关系、文学思想最基本的特点等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籍。值得文学研究者阅读。

    2020/5/28 11:10:26
    读者:159***(购买过本书)
  • 主题:有几篇文章写得确实值得人欣喜和寻味

    自然与人为、秩序与混乱力量平衡的主题

    2020/5/23 15:46:07
    读者:a_p***(购买过本书)
  • 主题:可以增加阅读的深度

    资料丰富,论说严谨,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

    2020/5/23 11:33:33
    读者:297***(购买过本书)
  • 主题: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旁征博引,思想深刻,学术价值很高。

    2019/12/10 19:11:53
    读者:117***(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品相还不错,内容还不错,价格还合适

    2018/12/7 20:21:22
    读者:ouj***(购买过本书)
  • 主题:思想史丛书

    思想史丛书,内容全面。注意是思想史,不是文学史。

    2018/12/6 13:08:40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大大厚厚的精装两册,印刷优美,字迹清晰,放在书架上很舒服,

    2018/11/18 11:13:05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文学史

    内容不错,价格便宜,虽说是旧书也相当不错

    2018/4/7 12:12:50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